跨國電影

《第一名的煩惱》(The Prize)

《第一名的煩惱》 也讓大人看見 養小孩 會有的煩惱

《第一名的煩惱》(The Prize) 

 

身為人類,跨國界的共同人性情感必然會有,例如說大人看待小孩子童真時期的心情:「覺得可愛,又惱人。」這種經驗與感覺,生活中或許還是會接觸、發生,但若是要拍成電影,通常小朋友是很難配合導演的。這部電影第一個成功之處便是在這裡:拍出了真實小孩的樣貌。不是《她媽媽的公主》那必須做作的十歲小女孩,也不是《他不笨,他是我爸爸》那必須成熟地追求親情的七歲小女孩,而是真正一個七歲小女孩會有的喜怒哀樂愛惡悵然,所有真實的孩童姿態。 

今年坎城影展銀熊獎的傑出藝術成就獎,頒給了《第一名的煩惱》,又是個新銳導演,拍的第一部長篇電影,也是自傳。人說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拍成電影,如果你要將你自己的故事拍成一部電影,你想要擷取哪一部分的人生片段去拍?可能連你自己都會很意外的發現,你一開始就不去考慮拍你最順利、最無風雨的那一段人生時期? 

 

孩童囈語 

電影講著一對母女住在海邊隱居已經好一陣子,七歲的小女孩瑟西(寶拉˙格里娜伊˙耶索克,Paula Galinelli Hertzog飾演)在經歷一段孤單的海邊生活之後,母親要讓她到附近上學。上學之前的一段『綁頭髮』的戲份,瑟西那專屬於小孩特有的晃動、不受控制的姿態與靈活又無謂的各式表情,如脫兔、如野馬,震撼了我。

 《第一名的煩惱》(The Prize)

七歲的瑟西和母親的對話,充滿童真;她和同伴講話又是軟綿綿的聲音,孩童的聲音囈語,充斥在整部電影之中。飾演《他不笨,他是我爸爸》女兒的達珂塔芬妮Dakota Fanning),當時令人驚豔,原因是她七歲的年紀,竟然能演出如此成熟懂事的小大人模樣;《第一名的煩惱》的寶拉,令人讚賞之處則是她演出了非常生活化的、大家看得到卻拍不到的孩童純稚活脫的生活樣貌

小女孩瑟西絕對是本部電影裡唯一的主角,表現亮眼。這是自傳式電影,說來奇怪,導演寶拉˙瑪可維琪(Paula Markovitch)自己都已經長大了,照理說,其身心靈業已長大成熟,早回不去當初,但她在拍童年時光,竟然可以全面拍出屬於小孩子的生活感知:「時間很多、無憂無慮的生活,寂寞需要玩伴、非常愛母親卻又因為自我意識萌芽滋長而開始不受控制的階段」,簡直是徹底勾出觀眾對於童時的模糊記憶!

 

《第一名的煩惱》(The Prize)
(小小主人翁 寶拉 有超自然的演技,完全是個七歲小女孩)

有趣的是,你可以對號入座,將自己當作是小主人翁:瑟西(那些個白目又活跳跳、呆蠢又時而伶俐應對的種種生活行為,誰小時候沒有做過呢?);你也可以藉由瑟西母親/老師的眼睛去看待這一個聰明又天真、無知又令人無奈的女兒/孩子,去愛憐這個小孩。彷彿是長大後的自己、看著和自己個性行為如出一轍的兒女一樣。兒時的時空情緒感知(小孩看世界),和兒時的純真樣貌(大人看小孩),導演寶拉˙瑪可維琪(Paula Markovitch)竟然兩者都保留下來了。

不過這也是這電影不能討喜的原因啦:小孩子永遠覺得無聊、時間過不完;大人永遠難以忍受小孩瘋狂且不受控制的那一面。這方面,《第一名的煩惱》這部電影電影,還真的拍得挺寫實。

 

與海比鄰的生活無盡的海岸與無窮的自然樂音 

現在大家已習於生活在大城小鎮之中,那種荒郊野外的過活方式,當代人還真的是難以下嚥(不過若藉由看電影而得到一種這樣特殊的人生體驗倒也是豐富的我們的人生),尤其是海邊的生活環境,與風沙為伍、一刻不得安寧的簡陋生活品質,一滴不漏地將僻海生活的種種面相具現而出。光是體驗電影裡面那不到兩小時的海風吹撫、就已經夠崩潰的了,何況是在那邊每天過生活呢?

 

《第一名的煩惱》(The Prize)
與大自然海岸分不開的童年時光(看得我也好像是被海風吹到頭暈了)

 

電影除了拍盡海岸風情、窮盡小孩與海岸環境的各種玩耍方式(和海風海浪遊戲、塞身進枯枝草木和滾沙丘等等)之外,從不停止呼嘯的浪音風吼,見縫插風、神鬼共奏,搭配上了角色的各種情緒,成為了非常另類的電影配音,不是人為的樂音,卻非常能夠呼應角色內心難以言喻的心境,尤其是劇情後段,瑟西從不能領獎的憤怒、到不願領獎的哀淒惑恐,到最後發現自己做了蠢事的懊悔,都有空間的聲音、隱隱訴出當事者的心語。這些個環境的力量搭配劇情走勢,或許不會逼出你的眼淚或情緒,但會勾起你心中複雜的千絲萬縷、讓你掉進宇宙恆常而生命荒謬的孤寂裡。

 

聲音的力道

瑟西開始肖想頒獎的那一天開始,不斷地幻想著全世界為她喝采的掌聲,她用力拍打手掌,企圖引起母親的認同,甚至還有摔玻璃等地製造各種惱人的聲音,母女共處一室,用聲音來折磨對方,是瑟西身為兒童就懂的人類原始酷刑方式?只是到後來,真的全部的人為她鼓掌那一刻,聽起來就像是她對母親所做過的折磨一樣,刺耳、讓人無所遁形地惶然不知所措。自然與人為的各種聲音的記憶,是導演寶拉用來取代語言的一大利器。

 

第一名的煩惱

這個可愛的片名很難完全概括出這部屬於成人的兒童電影的靈魂,不過卻點出了「孩童有煩惱」,聽起來很可愛的面相。瑟西的煩惱,是母女相依為命卻沒有同齡玩伴,是好不容易有了玩伴卻經歷了被玩伴Silvia崇拜(讀書寫字朗誦都比同齡厲害)、被背叛(作弊被Silvia供出)、被杯葛(得了第一名被說成是『假聰明』、不被同儕接受)、卻又被親吻(領獎時同伴Silvia又覺得與瑟西為友是光榮之事)等等的奇怪境遇。小孩子總會希望融入同儕,也會想要自己是特別的,這就是小孩生活裡的所有煩惱。

 

紀念與悼念 

七歲的小孩,怎麼會知道攸關至生死的言論發表的嚴重性?一個無知行為,觸動了家庭生死存亡的按鈕,是瑟西完全狀況外的感知之一。(為此媽媽還漏夜帶她去找老師要回原本的文章。)「寫相反的事情」得到第一名,是瑟西完全狀況外的感知之二。拿到第一名卻又陷入領獎的母女戰爭,是瑟西完全狀況外的感知之三。直到母親告訴她拿的第一名(歌頌國軍),是爸爸不在的原因(被政治迫害),這殘酷的事實,是瑟西完全狀況外的感知之四。不斷地狀況外、卻又不斷地被迫接受外來資訊與環境事實,這是導演寶拉為了紀念她孩時處境而拍的一部電影。

《第一名的煩惱》(The Prize)
Laura Agorreca飾演母親,教養小孩不打不罵,透露出被迫害前的高水準背景/主要演員)

必須大費周章地、將自己人生的故事,用電影媒材呈現在很多人的面前,所以,既然要拍、當然就要拍自己那一段最特別的,除了自己可以作為紀念、也是一種追悔的過程。如果你人生之中,有一件事情,試自己做錯的、卻再也無法回頭去挽回的,相信你會想拍一部電影、去重新給自己一個贖回的機會(不論是鄭重地道歉也好、還是寫出另一種結局也好)。《第一名的煩惱》是這樣,最近開始發燒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也是這樣。透過拍完電影,那份濃濃的懊悔,好像終於可以不要再夜夜午夜夢迴了?

 

 

小孩天生永無止盡似的可愛與好動模樣,風與海岸交譜出驚人的聲音呢喃與嚎吼,蒼芎之下無止盡的海岸風情,是這部電影所拍出最大的三項成就。如果你不習慣看藝術片、卻又對於海邊生活有著美好的想像,加上喜愛自然系樂音(並且不討厭小孩),那麼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你去嘗試觀賞一下。

如果你天生對於藝術片消化不良、卻又對於這部電影有點興趣,或許可以先去試試看看預告片 http://youtu.be/10vNolEGcgA )就夠。(這預告片非常完整地講出電影的主要內容。電影其餘的時間,是用『充滿藝術性質的畫面、聲音和小孩百種生活姿態』填充進去的,非喜勿試)

 

了解更多《第一名的煩惱》資訊
佳映《第一名的煩惱》資訊
開眼電影《第一名的煩惱》基本面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shihshih
    2012-03-23 於 02:25:27

    寫的真好~~ : D
    我看過也感同身受

  • Nora_Tsai
    2011-08-11 於 18:57:25

    你寫的非常棒 很透徹~
    我不知道是我太累還是怎樣 這片到中段我真的不小心睡了10多分鐘~
    直到被你說的聲音的力道吵醒
    哈哈~
    版主回覆:(08/12/2011 10:12:06 AM)
    劇情結構單純俐落,小瞇十分鐘應該也是銜接得起劇情的啦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