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

電影心得-練習曲

電影心得-練習曲
看電影有時候畢竟是一個人獨自去才不會分心。
這樣很好。
這不但是國片,也是個台灣本土獨特故事性的好題材電影,因此,
實在想不出一個說服自己耐心等它下檔再找個比較便宜的方式去欣賞的理由。
要找到這種讓我感受到「一定要……」的那種熱情並不多,
有了,就最好快去作。
所以也要趕流行地把那句話宣傳下去:
「有些事現在不作,一輩子都不會作了……」
前提是,
每個人可能年輕時,都有過騎單車環島心意。
天生喜歡趴趴走的人,
可能有一天就真的出發、完成了;
而宅性較重的人,可能就把這件事收鎖到夢想的櫃子裡,
但若聽到了相關的事蹟,也不免會仰頭、露出嚮往眼神、渺渺羨慕一陣。
就是這樣,
連來台灣生活的人都躍躍欲試的單車環島,
是這塊土地上一個純樸實在的美麗的夢。
總該有人來拍一部這樣的片,而且幸好是陳懷恩。
陳懷恩是聽、看、記錄過無數關於台灣故事的資深影人,
並且極為熟悉攝影運鏡,他幫好多人拍出好棒的故事,
這樣的人拍的電影,怎能不讓人期待?
同時間,陳懷恩也貢獻了不少片段,
給台灣國際旅遊宣導片「Taiwan will touch your heard」。
一物二用,挺不錯。
(同樣的單車環島故事,我也期待一個有熱情的年輕人來拍拍看,
絕對是會有不同的感動,
但那可能就是一個,關於人追逐夢想的故事,
而不是關於土地和人文社會的了。)
劇情帶領我們環島台灣:
首先是太麻里,台東。台東,多少台灣人還沒去過?
它是台灣一個角落不招張的城市,
但看過「等待飛魚」的人就會知道,對於蘭嶼人來說,
台東卻是他們企盼想要踏上的一塊繁華城市。
那台灣西部人呢?想要去臺北,
而臺北人是不是想要去日本或上海、甚至巴黎、紐約?
我老爸總會說:「出國玩?你去過台東花蓮了嗎?
走過太魯閣了嗎?
為什麼國內值得一去的景點都還沒去過,就想出國觀光呢?」
的確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拒絕捨近求遠的旅遊心態。
故事開始,是旅人和旅人的相會。
一個人,遇上一群人。
比起在城市裡面的相撞、在寬闊的公路上相遇實在是美得多。
那時候,你已經放下了緊繃的趕路的心態,和提防各懷鬼胎的人心,
旅人和旅人相會,總是願意分享,或共構一段美好的經驗。
儘管目的地不同、心態不同,卻還是會互相體會包容。
鄧安寧一群,和明相的故事從太麻里相逢,到花蓮,
篇幅顯得有點多(中間穿插了個花蓮的渾小子),
算是這部簡單的影片裡面,最複雜的一段了,
畢竟是電影,總要試著讓故事有穿插性。
但陳導可能在這裡也發現了,所謂環島,
就是會遇到一段段的故事,所以不需在這其中作太多硬是將彼此連結的手段。
鄧安寧與明相比起來、話也顯得有點過多,
幸好他有一種「愛叨念的老爸形象」,
也讓這過程裡面有了種出外互相關照的溫馨感。
渾小子的表現也有讓人癢到骨子裡,
加上他那個蹲了20多年總算要退伍的媽媽,
旅人片段式的接收到不同人身上的一小段故事,
也提醒你,人生就像環島,
你在往自己的人生路上前進之際,也看到很多別人的故事,
感情是激烈或平淡、生氣或無奈,
你感受到了,卻是要抽身離開的。
到了漢本,前往宜蘭的路上,遇見一個要去花蓮的立陶宛女生,
是一個人,遇上另一個人,一對一的故事。
有點浪漫的。
女生在看電影的時候,可能會驚豔於明相的魅力,
那是超乎我在看電影之前對明相的認知的,
因為如此,在戲裡面雖然沒有著墨於男女間的初識電火,
卻轉為圖文的溝通交流,讓人看了很舒服,
讓所謂的邂逅有了更正當的心靈收穫。
然後就是北火電廠。
八斗子是一段好故事,在這裡因為許效舜先生的關係,容我跳過>””<
我覺得這一段裡面藏有導演對影片主題的感想結論,
是值得省思的,但是在過度打情罵俏的片段裡面,
這一段,「氣」有點亂。
接下來就去投靠學校了。
是一段關於語言、聲音的對話,很溫柔的。
你聽明相在叫「老師……」的時候,你會覺得人心是如此的純稚、真誠,
也因為如此,當本只願意彈吉他給自己聽的明相,
說出「老師,我彈吉他給妳聽好不好?」之後、
發現琴弦斷了的時候,會有深深的悵然。
但是接下來就給你一個轉折式的、暗藏伏筆的過場塗鴉情節。
你以為無以為繼的,通常轉個念就可以繼續;
你以為已經過去的,或許其實是別人的未來呢。
有趣!
況且還有不務正業的人告訴你,創作人是多麼矛盾,
希望被瞭解、又害怕被看穿。
總而言之,這大概是一部陳懷恩人生所蒐集的經典語錄集。
中間有關莎韻的地方故事,搭配上想像的故事、合唱的歌聲,
若你覺得不明所以,你可以也把它當作過場戲,
剛好也蠻接的上吳念貞的出場性質的。
(一直在等吳先生出場,哈!)
建議你回頭去看導演對於這一段的相關敘述,
其實人生,每一件事情,
就是不斷的被大題小作、然後又被小題大作,
它本身的真實性是不可考的,
重點是人,要怎麼去感受?
我看吳念貞已經整個人生如戲了,
每一字一句、動作行舉,我都覺得他不是在演戲=””=
他在演他自己。
也說了一個好的故事,沒有結局的那種。
很精彩。
第六天,回家,
阿公很樸實的表現,最撼動人心,
在此的那一個正宗 Orz,
連明相與之相比,都做作了起來。
(但明相真的表現得很好了!)
親情的交流或許在各自長大之後,越顯得斷斷續續,
但是就是因為長者的堅定信念與虔誠,
你才會覺得自己有根、衍長出意欲回饋的善念。
後來終於遇上一個單車經驗老手,安排的很好,
好像是在尾聲之前,向你補充一些關於台灣這塊土地本質的事情,
還有回溯另外一種清流般的情誼,透明,卻有份量。
在安排尾聲的部分,
音樂的力量很驚人。
而在這之前你也不得不佩服杜篤之的聲音功力,
海潮、車行、風、雨雷電……配合得自然讓人不覺、全盤接受,
綿延串起這一趟旅行。
太平洋的風 胡德夫最早的一件衣裳 最早的一片呼喚
最早的一個故鄉 最早的一件往事
是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所有的全部
裸裎赤子 呱呱落地的披風
絲絲若息 油油然的生機
吹過了多少人的臉頰 才吹上了我的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
最早世界的感覺 最早感覺的世界
舞影婆娑 在遼闊無際的海洋
攀落滑動 在千古的峰臺和平野
吹上山吹落山 吹進了美麗的山谷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
最早母親的感覺 最早的一份覺醒
吹動無數的孤兒船帆 領進了寧靜的港灣
穿梭著美麗的海峽上 吹上延綿無窮的海岸
吹著你 吹著我 吹生命草原的歌啊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

(不止太平洋的風,片中的每一首歌,都可以穿進你的肺腑,我愛極了。)
仔細去思考,你為什麼有過想環島的念頭?
純粹是繞行台灣一週、用眼睛可以接收風景的速度,
來接收台灣被怎樣的風景包圍著嗎?
除此之外,應該還有一份對自己有所期許的修行意願心態吧。
就像有虔誠信仰的人總想去去梵諦岡,
對自己有所期待的人,想要體驗什麼叫做「天地一沙鷗」。
(許效舜先生總是over的演技就不說了,至少他誠懇的唸出讓人懷念的課文)
電影片名 Island Etude,
然而,No One is an Island,
所以旅程之中,勢必會遇見各種人,
你們交流,然後分開,
你繼續去「天地一沙鷗」。
不經天地一沙鷗,焉得人我諧與共?
一個人旅行的理由,
大概是得以在旅行過程之中,
重塑出一個更適性的自己,來面對人群、面對自己吧。

  • 縩伥咙
    2013-04-15 於 04:17:35

    寫得很棒
    可以借我分享嗎?
    不行的話我在移除~謝謝!!
    版主回覆:(04/26/2013 12:03:29 PM)
    ***
    您好,歡迎轉載,
    請再告訴我所分享的網址,謝謝囉。
    cheers
    che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