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影

台北電影節【漂流社群】

【臺北電影節】未來之光單元:《漂流社群》Die Vermissten / Reported Missing

臉書朋友兩千人、一舉失蹤無人問?!

 台北電影節【漂流社群】  

今年台北電影節有一部描述青少年與家庭、學校乃至社會關係都很疏離的電影,《漂流社群》,電影從大人的視角切入去看、去猜測孩子們的心思,調性冷冽而安靜,很像是北歐風格電影,但它是德國片來著。

 台北電影節【漂流社群】  

男人洛薩一直做著維護核安的穩定工作,直到有一天,已經六年沒有見過的女兒失蹤了。女兒瑪塔失蹤,他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竟在女兒的生命裡缺席了六年、彼此不聞不問,而這,可能就是女兒失蹤的原因之一。基於突然襲來的虧欠與情感牽扯,就這樣,他開啓了一段找尋女兒的旅程,旅行的形式是『一個人上路』,就像是陪孩子一起流浪。

為了追尋女兒,洛薩追查了女兒的朋友,結果他發現女兒在社群網站上的朋友一共有兩千人,但怎麼這會兒失蹤、卻無人關切與詢問?!(即便是學校裡和她最要好的朋友,對於瑪塔失蹤的這件事情也淡漠以對到讓人發毛的地步)

 台北電影節【漂流社群】  

然後隨著劇情的推展,觀眾將與男主角洛薩一樣慢慢瞭解到:與女兒瑪塔失去聯繫之後,瑪塔這六年的成長過程已經建立起自己的校園與社交生活、也與親生母親漸漸疏離了。在《漂流社群》裡,這個世界流行著13歲左右的青少年以及兒童的失蹤情況,大家見怪不怪。劇中警察甚至搬出了一套統計數據來為自己不痛不癢的辦案態度辯解:『失蹤人口申報之中,有九成是青少年;而有八成的失蹤孩子,最後都會自己回家』

言下之意,就是孩子自己離家出走的意思。

然後,等到孩子自己在外面混不下去、又累又餓、喪失志氣的時候,就會自己回家(給父母養)

 台北電影節【漂流社群】  

究竟是甚麼信念、讓沒有謀生能力的小孩,硬要去搞失蹤?

《漂流社群》也在描述孩子的早熟與自以為是的過程之中,讓大人的幼稚與不知所措也跟著現形。說到底,大人不過只是長大了的小孩,除了可以合法工作或是從事生產、心智上不一定比小孩成熟,所以「大人應該在50歲就被處死」嗎?!(這是瑪塔的朋友所建議,免得大人占用過多地球空間與資源!)但小孩的天真另一方面也只是彰顯自己的無知與不夠強悍而已。一場「野放的大人」霸凌「野放的孩子」,直接戳破漂流社群理想國的脆弱至極。野放的小孩陣容再強大,也還是會害怕野放的大人。大概是這樣、所以才覺得大人該死吧!

 台北電影節【漂流社群】  

然而就算先不過問社會與制度上對此事的縱容態度,父母對於孩子的教養心態之消極或許才是造成《漂流社群》所營造的狀況之主因。當然這一切的描述都是有點超現實的詭異(父母就竟是該親密式教養、還是必須放任其成長?各有好壞難以評斷)

 台北電影節【漂流社群】  

試想:在孩子十歲之前、『家庭』就是孩子的全世界,但是十歲之後,孩子認識了外面的世界、有了自主意識,開始會評判「自己的家」究竟是避風港還是牢籠。若覺得不自在,當然會逃。

孩子將會在幾歲離開你?

或這該問的是:為什麼「成年離家」就是正常?但是「青少年離家」就是異常?

一切無解,《漂流社群》就只是拍出了文明世界的親子關係反而疏離(美其名為大人給小孩自由)、拍出了一股濃厚的冷調驚心『尋親記』。但這一切的超限實恐嚇描述,或都是緣於電影沒有拍出來的、女兒瑪塔與自身親生父母關係的淡漠疏離,而這才是我們現下可以嘗試去努力與修正的部分。

 台北電影節【漂流社群】  

『只有小孩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只有大人用好奇的眼光看小孩。』

若當這個世界不再彼此好奇、彼此關切,那麼漂流社群世界想必也離我們不遠了。

 

 台北電影節【漂流社群】  

《漂流社群》

2012 柏林影展
2012
釜山影展
2012
歐洲電影獎最佳新導演入圍

台北電影節官網介紹←http://www.taipeiff.org.tw/Program_s.aspx?FwebID=f42c6212-7c25-438a-89c5-2320353cbad5&SubID=32&FilmID=132

片長:86

出品:德國

影片年份:2012

導演:楊史貝肯巴哈 Jan Speckenbach

放映場次:2013/07/0810:00PM@新光2)、2013/07/181:10PM@新光2

台北電影節期間:2013/06/28~07/20 

 台北電影節【漂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