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電影

【沙漏療養院】電影的視覺哲學

【台北電影節】,電影藝術的視覺哲學:【沙漏療養院】數位修復版
(The Hourglass Sanitorium)

本片充滿華麗、跳躍、追尋、袒胸露背,以及無數的辯解, 比【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難解100倍。
但我想這部電影應該是啓發提姆波頓的重要作品。

【沙漏療養院】電影的視覺哲學  

 

看大屏幕的數位修復版本電影的好處在於那彷彿是時光倒流,帶我們回到過去、去感受一部電影當時剛拍好上映的美好情境,而這件事特別符合北影此次推出的【沙漏療養院】的核心意旨。 玩過沙漏的人都知道,我們愛反覆地把沙漏翻轉,不一定是要等到一邊的沙完全漏完才能翻到另一邊,畢竟現在大部份的人買沙漏並非買來「用」而是買來玩的。這個概念很符合【沙漏療養院】的電影敘事方式。

1973年的電影【沙漏療養院】講一年輕人喬瑟夫去一頹圮不已的療養院探視父親雅各,醫師告知他父親業已死去,在不願接受現實的情況之下,詭異的醫生提議他「回到過去」如此便能讓父親「復活」(嚴格說來應該是讓他回到父親尚未死去的時間狀態),於是一場超現實的旅程便就此展開。 

【沙漏療養院】電影的視覺哲學  

但醫生也有警告,時間之旅是很複雜困難的事(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搬出來了),所以究竟喬會回到哪一個過去?沒人知道。面對時間之旅,他只能隨遇而安。就像是把你丟在沙漏裡面,你無法掌握實際把玩沙漏的人何時要把你翻轉過來一樣。後來喬瑟夫漸漸地發現他接下來所經歷的一切並非真實,他只是往自己的腦子裡鑽、把所有的回憶和夢境都清倉出來大鍋快炒了一番。

【沙漏療養院】是翻拍自波蘭作家布魯諾舒茲的同名作品,其散文式的片段敘述風格同樣也被導演沃伊切赫哈斯如實呈現在影片上頭,而電影本身充分地發揮了視覺與聲效優勢,把這部奇幻故事集拍地更加奇幻,不論是醫館、小店,從頭到尾幾乎都佈滿著蜘蛛絲的場景強化了時間被遺棄的痕跡,倒是一旦提及真主便全體盛情地歌頌讚揚、場面也變得五光十色,實為全片最歡樂之處,這對照到猶太裔的布魯諾舒茲曾娶過一天主教徒女性一事上看來尤為耐人尋味。

【沙漏療養院】電影的視覺哲學  

而轉頭一望,原本想要尋回父親的喬、被一女人耽擱住,女人甜美多汁(有誰可以告訴我為何這部電影的女性幾乎都是幾乎坦胸出場的嗎?)又熱情如火,看來不論喬究竟打算回到過去幾次、旅途中終究都將晃蕩在俗世浮生之中、無法俐落尋回父親。回到過去的喬不但在窗外看見自己、還看見了年少年時喜愛集郵的自己,與過往的自己和他人叨絮不休的無止盡對話是本片的特色之處,有那麼一點像是一個人把過往日記全部攤開節錄出佳句重整成為一本的精實與混亂。至於喬瑟夫前往的這座療養院,到底是養老人的、還是養精神病的?他去那邊到底是找爸爸的、還是找自己?這就是盡在不言中了。

【沙漏療養院】電影的視覺哲學  

布魯諾舒茲有波蘭卡夫卡之稱,電影版【沙漏療養院】具體地拍出原本較為精神面向也較為複雜的表現主義情緒,當然也描述到了二戰前作者個人的人生經驗元素例如軍兵、女人、父母… 每個出場人物幾乎都是盛裝登場,唯與主角關係越緊密的人物造型就越「正常」。在重複著同場景登場的那些人、卻又每一次出現與喬有不同互動的過程裡面,劇場式的對話充斥、讓人難能瞬間消化完畢。但這的確是我看過少數幾部華麗至極的神經病盛宴電影之一。

對於喜歡影像語彙以及文字哲學的人而言本片絕對豐沛,但電影本身沒有太多娛樂性,也無易懂的起承轉合劇情,建議看片之前請先養足精神、別吃太飽了。

【沙漏療養院】電影的視覺哲學  

本片以表現主義風格放進了大量哲思內涵,要全部順利消化可能不能只看一遍。

最後插花一提:片中男主角和女性的互動用了超多性暗示的畫面如搗藥、更衣、衫開至腹甚至大方坦胸等養眼撩人設計,就不知道這些到底是文學家還是導演的誠實綺思了?

 

 

 

 

 

 

 

 

  • 幸福房仲
    2014-06-30 於 11:01:24

    (有誰可以告訴我為何這部電影的女性幾乎都是幾乎坦胸出場的嗎?)
    1.自然就是美
    2.吸引男性觀眾的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