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 #Our Little Sister #小津安二郎 #是枝裕和 #海街 #綾瀨遙 #長澤雅美 #夏帆 #廣瀨鈴 #堤真一

嚐來清爽、製程煎熬的日式炸豆腐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日本影史十大導演小津安二郎只拍日本家庭電影,他曾說:『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如今,被視為小津接班人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雖然沒有說過這句話,但在影迷心中,他大概也是個只做日式炸豆腐的導演吧。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至於為何是日式炸豆腐?除了現今日本家庭料理慣有以炸物作為家常菜之外(看過《橫山家之味》的人必定對玉米天婦羅這道菜難以忘懷),用以形容是枝裕和在描述家庭結構關係之複雜是比小津安二郎還要來得更尖銳、更重口味一些,但真正嚐入口後卻又有同樣的柔潤之感、類似的溫情心意。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跨越國界的日式風味

從廿年前首作《幻之光》開始,是枝裕和對於描述家庭面臨無可避免主動或被動的拆解與重構的過程就是特別拿手,到十年前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描述被母親遺棄且父親不同的四個小孩相依為命的故事,更是驚動了坎城。幾年來,台灣人連續經歷了家庭成員關係繼續很複雜的《橫山家之味》、娃娃看世界般溫情的《奇蹟》、讓人很好哭的並獲得導演目前生最高榮譽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我的意外爸爸》…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在台灣影迷都已經認識導演是枝裕和的這個時候,其所推出的最新電影作品《海街日記》可以讓大家趁機認清了他。他就是一個不斷討論當代日本所謂正常家庭社會制度以外的「問題案例」狀況故事的人,那些狀況乍聽之下總是令人畏懼,可總被是枝裕和處理得格外柔軟。日式炸豆腐看來帶刺,但一旦沾上蘿蔔泥醬油咬下,它不但不如表象看來會傷人、甚至是讓人意外的軟嫩。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家之所在、心之所歸

《海街日記》根據同名漫畫翻拍,描述三姊妹先是爸爸外遇離家、後有媽媽拋下家庭讓三姊妹和外婆相依為命的故事,後來外婆逝世,大姊扛起照顧家庭的責任,一晃眼的過了29歲、過了適婚年齡,就在此時接獲父親過世的消息,而爸爸留給她們三姊妹一個同父異母的小妹妹…

家庭,是人類在擁有文明以前就擁有的概念東西,最原始的本意就是團結共活求個生存機會,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四個同母不同父的孩子處境所差不多。而《海街日記》的基礎劇本與角色設定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有著大同小異之處,從同母異父改成同父異母、從四兄弟姊妹變成四姊妹、都有著先被爸爸拋棄後又被媽媽拋棄的過去… 只是在《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當初的小孩子,在《海街日記》長大了,她們都有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了,當危急生存的經濟力已然建立,剩下的就是彼此之間對於家人的看法、對於家庭的定義、對於自身未來歸依何處的問題求解了,這不也說明著《海街日記》根本就是呼應了導演是枝裕和一路上從《幻之光》、《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到《我的意外爸爸》的創作核心議題?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當小津安二郎電影《東京物語》裡的親生兒女們忙著擺脫父母來訪唯有寡婦媳婦還誠心招待昔日公婆、《晚春》裡女兒不想嫁人想照顧老爸逼得老爸騙女兒要續絃惹得女兒生氣去嫁人的劇情讓世人至今仍然感嘆一甲子前的日本民風若此純樸的時候,是枝裕和在21世紀所描述的日本家庭殘缺程度已經不想再只讓觀眾輕輕嘆息著血緣人倫已逐漸淪喪的結論就可以了的那麼簡單,他幾乎在每一部電影都很積極進一步地提供多種多元成家的可能性,試圖說明一種世人皆處於尋找家人的游牧民族狀態已逐漸成為事實,而是枝裕和想要宣揚的解方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之所在、心之所歸」。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家之所在、心之所歸。所以全片兩場喪禮,以父親喪禮做頭,以形同四姊妹母親形象的社區食堂老闆娘喪禮做終(爸爸喪禮沒哭而食堂老闆娘走了卻一起哭得跟什麼一樣!)。四姊妹唯一還在的親生母親在片中黯然呆在場外,連外婆的牌位出現次數都比沒有盡到撫養義務的生母還多,因為對於她們而言,已故的食堂老闆娘和外婆在精神上都遠比還在的媽媽更重要。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這也是為什麼極為認同並認定姐姐們的小妹要跟著姐姐們奉拜(根本沒有血緣關係的)外婆、採梅釀梅酒、去參加外婆法會,並跟著姐姐們和食堂老闆娘親密了。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昨日種種,如父親傷害了姐姐們的感情而讓小妹感到愧疚,卻又在今日種種之中由妹妹反餽父親的回憶讓三個姐姐瞭解自己畢竟是父親的孩子一事,三姐遺傳到了父親的愛釣魚、大姐在小妹身上看見自己,而二姐和小妹一樣會發酒瘋… 血緣關係看似可以割捨,畢竟還是可以縫合自身難以言詮的部分莫名性格,一如《我的意外爸爸》一樣,管他是遺傳到的、還是教養而得的,只要住在一起了,家之所在、心之所歸。

《海街日記》是集了是枝裕和所有電影討論家庭議題的大成,是一塊秀色可餐的鮮嫩炸豆腐,實不為過。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日式電影之精華作

對於日本電影,只要影片中流露出適量乾淨明亮鏡頭畫面、角色們之間做著看似無目的性的生活互動、在某個不經意的情節上總能輕輕地打動觀眾、或不小心就進入有點說教的劇情、行影節奏特別不趕時間… 等等幾項基本元素,那麼我總慣以稱之為日式電影。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儘管最近日本電影被冠以「日式」形容詞變成「日式風味電影」的頻率高到幾乎和台灣人吃「日式料理」那般習以為常的程度,但有時觀影品味和食慾胃口就是那麼相同的事情(更何況在台灣還有很多日式建築、流行日貨、日本動漫可以供我們去愛上)。系統性地去喜歡一個國家文化本是瞭解自己、建立個人品味的一種方式,不管喜歡的是美國日本法國台灣本土或是其他。只是在「日式」日本電影良莠不齊的現在,台灣人若想真正挑上一部沒有地雷(片長過長、太無病呻吟、太過說教或畫面太過明亮而無意義)的日本電影好好去欣賞一番,那麼《海街日記》還真的是值得一薦的年度首選作,堪稱2015日式電影精華篇。

 

延伸閱讀:
【影評】《海街日記》VS《刺客聶隱娘》:是枝裕和與侯孝賢對女性角色刻畫的心有靈犀
https://cheercut.com/2015-09-14-858/

 

 【影評】小津安二郎做豆腐,是枝裕和炸豆腐:《海街日記》  

(奇跡的小弟長大來串場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