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 中國電影 動作片 犯罪電影

拆彈專家:過渡期的港片還是港片┃影評

拆彈專家:過渡期的港片還是港片┃影評

香港電影有很多吸引人的元素,其一便是其拍攝商業動作的完熟功夫無可取代,港片的飛車、槍戰、近身打架、人肉追趕跑跳碰、取鏡震撼等技術都不是韓國武行拷貝得走的,就連好萊塢有時相比也會黯然失色只能靠邊站(當然《無間道》西洋版無法贏過港版的原因也不僅止於此)。近年來,很多優秀的電影人在中國影業渴求人才而重金招手之下北漂,以及諸多皆可分設出論文的各種原因都讓港產片顯得有些寂寞。而和所有產經業界遇上不景氣狀況相比,港片的硬氣特別反應在更地域化的任性與更商業化的討好兩個極端。《拆彈專家》屬於後者,討好到的是期待港片包肥(Buffet)、能把所有港片特色元素都端出來被看到的最大公約數觀眾。

拆彈專家:過渡期的港片還是港片┃影評

拆解《拆彈專家》元素,臥底、警匪恩怨、恐怖行動、動作槍戰、愛情與警察間同事友情等等,該有的都有,而劉德華所飾演的港警界拆彈專業第一把交椅對,對觀眾而言則是一個新鮮的角色。這角色似乎明白受自己(與黑道結仇)的身份之累、不該有情人或家人以免家屬陷入危險,在愛情部分的處理相對於別人(別片)是較為雲淡風輕且有些既定行程的(主角在乎的人不意外一定會出事,但事件的轉圜空間相對太大太鬆)。另一方面,本片在對於「香港警察」天職上的激情著墨卻來到了港片史上最高點,一句重複數遍的台詞「我是警察,我有責任把傷亡控制到最小」絕對能煽濕所有觀眾的淚腺,或者是拆彈專家上台發言「感謝上天,讓我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別人的生命」也講得感性,說是刻意要重振香港警察的崇高意識或聲望什麼都好,但至少在行影過程中,年輕警察爆炸事件的劇情與人物心境的搭配是讓精神喊話內容鏗鏘成立的,至於拆彈專家重複了兩次的感性發言就顯得(台上)刻意與(畫外音)刻板了。請來劉德華作為港警形象代言人不是不行,像《寒戰》也是這樣(片中他飾演保安局局長陸先生),但當電影為劉德華打造的戲內角色本身無法媲美戲外的劉德華的完美質精的時候,代言作用力自然就小得多了。

拆彈專家:過渡期的港片還是港片┃影評

但本片有個角色卻做到了從設定到演出都惹人遐想玩味,那就是廖啟智在劇中所飾演的海底隧道上市公司「萬眾」主席。作為一個香港富商,他與姜武王紫逸這兩位中國演員所飾演的盜賊兄弟勾結取利,就是這樣的合作關係才會能觸發香港發生天大的危機。富商自以為與之合作會獲得好處,但終究奸商不敵暴主,最後可能落得一個屍骨無存的下場。海底隧道裡的人質,是否就像傘運的港人一樣?他們並不想要佔住隧道,但他們別無選擇、被迫佔領。話說回來,如果兩邊都是炸彈、怎麼做都不對的話,那麼「把傷亡控制到最小」會不會是《拆彈專家》片中最具政治投射的吉光片羽瞬間?

拆彈專家:過渡期的港片還是港片┃影評
其實看電影也用不著那麼累,或者是說拍一部片要做到方方面面的完美指涉更是難,儘管邱禮濤說為了拍這片等了劉德華三年才合到檔期,但三年的時間原來仍然不夠磨好一部劇本(從《寒戰》《寒戰2》花了4年)。我們可以把《拆彈專家》看做是過渡期的港片群中一種在合拍片的大製作中企圖大言爾志的代表作樣貌之一,在要迎合越漸挑剔的觀眾所以娛樂效果上永遠都會做好做滿、但處於非常時期故在中心思想上則盡量簡化。畢竟我們都需要香港警匪片,這類型是港片永難被全世界電影工業國家超越與取代的特產,就跟大蕭條時的美國歌舞片是一樣的,不論如何大家都愛看,那麼港片風光時就把它拍深沈一點像《無間道》、低迷時就把它拍熱鬧一點如《激戰》;劇本好時就在編劇上得獎、技術棒時就給拿多一點技術獎,這些都是理所當然。過渡期的港片還是港片,港片還在,但我煩惱的是如果沒有了劉德華大家該怎麼辦?

拆彈專家:過渡期的港片還是港片┃影評

 

導演:邱禮濤
製片:劉德華
演員:
劉德華
姜武
宋佳
黃日華
吳卓羲
姜皓文

 

延伸觀賞

《寒戰》警匪片包裝的政治角力,充滿對香港期許的潛台詞
《寒戰2》重口味加強版的港傲之作
《使徒行者》警匪臥底港劇的入門電影
《迷城》港仔看香港
《赤道》港式拼盤加泡菜
《Z風暴》電影是最昂貴的廣告

 

本文授權拆彈專家:過渡期的港片還是港片┃影評同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