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 紀錄片 金馬獎|金馬影展

日常對話:尋找一份對父母說話的勇氣┃影評

日常對話:尋找一份對父母說話的勇氣┃影評

世代之間無法溝通的原因很多,一開始通常是擁有了不會表達內心感受的父母,在受到長年父母身教之後想當然爾孩子也會漸漸地失去示愛表達能力、然後長大成為一個不善表達情感的大人。這份彼此相愛卻互相不表態的冷淡,常常會搞得就是維持了一輩子。打破相愛卻彼此誤解的僵局雖然很難,但也可能很簡單,只要你從《日常對話》開始。

日常對話:尋找一份對父母說話的勇氣┃影評

黃惠偵導演用了20年的心力時間所拍成的家庭紀錄片《日常對話》,起由於自己的母親是同志一事,讓自己從小沒有像樣的家庭,加上父親家暴而與母親妹妹逃家的母女三人,倚賴母親的陣頭牽亡工作維生,但終究輟學長大。30多年來母親的同志身份在周遭成了一個公開卻不能說的秘密,而黃惠偵用攝影機鏡頭將這一份「不可說」拍下,不為獵奇、也不是報復,反只是一份硬邀母親加入的母女親子心理治療,只因若非有「拍紀錄片」這個光明正大的工作理由,她們都沒有勇氣對彼此說出內在的真心話。

 

日常對話:尋找一份對父母說話的勇氣┃影評

《日常對話》具現出一份紀錄片竟能超越劇情片感情戲的真情時刻,片中母女在餐桌上艱難地對彼此告白,不但是同步於片中人物生命經歷的重大見證,也是世間難得能捕捉到的真實且感人的親子和解珍貴時分,看到這一段,或許年輕人也能從中尋找到一份對父母說話的勇氣。

 

日常對話:尋找一份對父母說話的勇氣┃影評

本片在今年(2017)成為了台灣史上第一次獲得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的紀錄片,並早在2016年的第53屆金馬影展中被票選為觀眾票選獎最佳紀錄片。短片版本為《我和我的T媽媽》,長短片兩版的剪接師不同,各由《台北抽搐》導演林婉玉《河北臺北》李念修所剪出,雖然樣貌差異大但卻是一個故事,一樣好看。或許就是這份長短版的剪接差異反應,讓《日常對話》不但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的肯定、同時也入圍了最佳剪輯項目

 

日常對話:尋找一份對父母說話的勇氣┃影評

延伸觀賞

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是否是女版楊力州?

 

本文授權日常對話:尋找一份對父母說話的勇氣┃影評同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