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引子》(Four Hands)

《麵引子》來台老兵的最後美夢

當初來台的國民黨青年兵,五六十年來,已將他們催得好老好老了。

 

  

人生苦短,曾經朝夕相處的親人、情人,再見面,已近一甲子,各自都變得蒼老陌生,甚至天人永隔。人生苦長,等待的這五十年,變成了最煎熬的內心折磨,有苦說不出,在台親人沒有一個能了解他們、了解他們那永無止盡的深沈鄉愁,因為沒人了解,所以,他們就更覺得寂寞了……

 

他們的確是需要當初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出版,而現在當然也需要《麵引子》的上映。這些無數個來台老兵的人生小故事,需要有幾個抒情作品(甚或是代表作)來供以共鳴、抒發,不論是書本也好、電影也罷。無關政治,就只是為了填補上他們空虛的心靈情感。

 

劇情大綱:

原本是住在青島孫大宅院內的新婚青年、興高采烈地要回家看他即將臨盆的妻子,卻被國民黨抓去當了大頭兵、並遠赴台灣、一去就是五十年。這就是《麵引子》的片頭。

事易時移五十年,青年變成退休老兵『老孫』,雖在台灣又再結婚生女、也有了個孫子,但在台灣仍一直惦記著老家的父母妻兒、鬱鬱一生。直到人生的最後一段,他很清楚,他最想要的,就是和兒子和解、並且回到老家……

  
(從被抓兵、到再次返鄉,間隔:五十年)

 

省籍情結: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說《麵引子》是來台老兵的最後美夢的實踐,應不為過。家裡沒有外省長輩的人看這電影的話,可能在整個觀影過程會有神遊狀態、但你應該會被隔壁老芋仔的吸鼻涕抽搐聲給驚到回神!是的,我所參加的那場試映會,幾呈滿場狀態、而且場內坐滿了老杯杯、老婆婆,還有陪他們來看的子孫。《麵引子》是在講他們的故事。

一甲子的時間、已經夠用來衍育初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對於第三代以後的芋仔蕃薯來說,省籍議題其實很無聊,因為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家人。試映會場內不乏第二代和第三代偕同老父親一起來看的家庭,放映結束,我有看到泣不成聲的老人們、也有聽到一個年輕爸爸對年輕小孩問說:「看了有沒有哭?」孩子搖搖頭,年輕爸爸就說:「沒哭?那你得坐在這邊再看一次!」……這情景真讓我替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感到委屈:你可以讓子孫知道你們的故事,但不能逼他們接受那份情緒吧?(是說也有可能是電影拍的不夠傳神到連第三代以後甚至是連無關的本省人都感動的地步?

 

孤獨的老兵,台灣、對岸兩邊情

一切的矛盾,都在於老兵介在兩個家庭之間拉扯。

   

同樣是含飴弄孫,老孫在台灣對外孫很好、每天蒸饅頭給孫子吃,連孫子朋友也想要分一杯羹的地步(這邊的劇情不得不說實在是矯情了:哪個年輕人會每天吃同樣的東西然後又要吃的時候竟面露驚喜的?)這大概是老孫自我感覺良好所幻想出來的劇情吧?另外一邊,別說是孫女了,連兒子都幾乎沒有相處過,愧對與想念的心足以淹沒一切理智,老孫要有什麼態度、會得到怎樣的反應?這邊就是家家有本經、各自說不清了。

比老孫年輕的,有孑然一身來台的(每天靠著領來的榮退去紅包場之類的、歡樂過生活),有的在對岸有父母但沒家庭的(覺得在台灣住得比較習慣而不想回去),他們各自代表著來台黨兵的老年生活寫照。當然最想回去的,一定是像老孫這樣、在對岸另有家室的人。

可能,外省男人來台灣、想回去的理由是舊地(那一段人生最燦爛無憂的美好時光在哪、感情就落地生根在哪);而外省女人來台灣、想回去的理由是故人(像是S.H.E【我愛你】mv所描述的、甚至是【命中注定我愛你】裡紀存希的奶奶的初戀情人中山龍,他們在哪裡,女人的歸依就在哪裡)。是說難道他們來到台灣之後、都沒有擁有過比當初更美好的時光嗎?我相信是會有的,只是人總是較愛那些失去的、或再也得不到的。

孤獨的老兵們,可能是他們自己把自己困守在淚池裡面的,不到最後關頭、不能解脫。

 

環境的語匯:

台灣的寶藏巖,與大陸青島的三合院,很有趣的一個對照。寶藏巖有寶藏巖的特色之處,但在電影裡頭的影像拍起來,沒有很多寶藏巖的特色樣貌、倒是其作為居家的環境的簡陋型態收於眼底,讓人感覺不出來台灣老兵的真實生活樣貌(為什麼不在典型的眷村拍攝呢?是否為了求好反而搞砸了?)。而老孫在大陸青島的老家,雖已從大宅院搬遷到普通合院、但倒也還是有些古色古香的風味,形象甚至較為鮮明(台灣的部份真的是弱掉了)。

 

     

甚至到臨終、老孫回老家時,回去的,就是那個曾住了十幾年的體面大宅、而不是後來回去驚鴻一瞥的民宅。美夢中,還有母親、妻小也都在。顯然老孫想回去的,是一段平凡人生,是沒有後來的戰亂、離別、流離與再安定的那些經歷……環境的語彙,強化了主角內心所認定的價值與思維形象,這就是老兵心底的窗景。

 

金錢的影子:

老孫在1999年回去青島一次,幫大家準備了黃金與禮品、也交代了要修祖墳的資金,除此之外,就只有歲歲脫口而出的那一句話而已。『爺爺,爸爸說你會買很多東西給我?』得來一陣場面尷尬。老孫兒子想的沒錯:多年來沒有相處、沒有情,但錢總有吧?(兩岸開放探親之後,台灣過去的是尋根、尋情,然而那方等待的卻是從天而降的錢,而錢,總讓人看不清楚感情是假是真?)孫女歲歲,不假思索的一句話,藏也藏不住《麵引子》電影裡面極盡想要避談的金錢話題。

《麵引子》裡老孫,帶了黃金與禮品。黃金,是用紅紅的絨布包裹著、看不出價值、就連金光閃閃的樣子也都被大紅顏色覆蓋;歲歲的一句話說完,也沒有後續買東西的劇情。《麵引子》中,老孫只回大陸探親一次,所以給黃金、修祖墳,都是正常之舉,然而大部分的老兵卻不是如此僅有一次的探親。兩岸開放探親至今,到現在還是有很多在台老兵、每年帶著大把錢回大陸,不論他們心裡想著的是愧對老家、或是覺得老家才是家,常惹得在台家人的尷尬與不快。(好歹五六十年的情份、哪會比只待一貳十年的老家差?)

   

老兵對於家鄉的掛念、不只是大把大把的金錢、還有風雨無阻也要每年歸鄉的精神。而這些事實,其中的掙扎矛盾,《麵引子》的故事沒有提、也不用演出來。

 

雜感與總談:

身為純種蕃薯子弟,成長過程幾乎沒有相關經驗與記憶(甚至連饅頭或是蔥油餅等外省食物都很少吃到),只是現在長大了、有了選擇生活眼界的自主權,就對於台灣這一塊土地上各式各樣的人都很有興趣想了解。當我們願意用一種溫柔的眼光去看待時,那些個故事,不論是本省、外省、客家、原民……其實都可以回歸到人對於家與根的愛與信仰,都是一樣、可以很感人。

  
(父子之間的糾革、是電影的主要故事軸)

 

《麵引子》對我來說,就像是外省版本的《賽德克巴萊》,或許劇中主角,他們都被兒時所受過的囑咐給禁錮著、所以不免總是要回去追求最愛的父母交代過的信念(暫不論那信念在旁人看來合不合宜)。他們猶豫著、矛盾著,雖早已習慣所處之處、卻還要惦記著再也回不去的幸福(或自尊);兩端業已斷層、只能選一邊的痛苦,可能,永遠也只有他們當事者、能夠理解那種掙扎吧。 

《麵引子》雖然溺情於老兵對於老家無止盡的鄉愁,但整部電影的拍攝手法、故事流暢度與畫面的質感,都有極穩定的好水準,故事的合理性也算及格(『兩個孫子興高采烈地跟著阿公晨出夜歸的虛偽劇情』這部份如果可以忽略掉就會更好了:真摯的祖孫情經營不是這樣子演的,太假了~)總的言之,這還是可以一看的外省人鄉愁式好片。

 

 

行銷有噱頭

正感於《麵引子》全片幾乎沒有美味的外省美食圍繞、有點失落地出戲院時,工作人員竟然遞上了一顆大大的饅頭(還是六張犛的山東饅頭)!這樣的小驚喜真是美麗,我愛這樣的行銷方式!

 

延伸文章:看老兵談《麵引子》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