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

《活個痛快》(50│50)

《活個痛快》(5050活個痛快不痛快 

年輕人生病(甚至是患了絕症)與老人或小孩子生病不同,他們已經懂事,身心靈也都該成熟,並且可以照顧自己。這是理智告訴我們的。但是天曉得?其實生了病的人,都一樣,一樣茫然,想要堅強、卻又怯弱。

《活個痛快》(50│50)  

《活個痛快》講的是一個27歲好男人亞當(喬瑟夫高登李維 飾),脊椎長了腫瘤(是患罕見的神經纖維癌),電影的內容,是敘述他從發現癌症、到徹底接受自己生病的一段過程。這過程並不有趣,沒有辦法拍得很激勵人心,你只能冷靜地面對那一點一滴迎面襲來的殘酷——當然,拌佐以塞斯羅根的脫線演出、輕鬆笑鬧作陪,生活或許真的會好過一點(不過這也只是一種假設、只是其中一種過法。畢竟有些人並不喜歡把下流生活當有趣、當做生活的重心)。

人就是這樣,非要突然告知你、給你個生命期限,你才會想到要去痛快地珍惜它。原本你的生活,可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過,乍似幸福地有死黨、有工作、有女朋友,並且已經離家、不用每天聽老媽的嘮叨……但當你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就會不自覺地去檢視它們,感覺它們,是否真實存在,以資證明你算是活個痛快。

 

療傷系主角的魅力

我不喜歡塞斯羅根,他演《青蜂俠》或《活個痛快》,都是同一個樣子(差別只是一個有錢一個沒錢),我覺得看一次就夠了(幸好他有編劇的才華)。但我非常喜歡飾演癌病人亞當的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

 《活個痛快》(50│50)  

喬瑟夫在《活個痛快》裡演活了一個既委屈又認命地接受病魔纏身的病人;他在《全面啟動》裡面作為獵夢輔助者的角色演出,既有存在感卻又不致搶戲、可謂恰如其分地討喜;如果你甚至也看過《戀夏500日》,那你絕對會因喬瑟夫在戲裡演出幾乎是女生在失戀才會有的歇斯底里而感到糾心……

到底喬瑟夫,是他演技了得?或說是他很會選擇自己適合演的劇本、還是現在美國(或說這世界)也興起了熱愛這種無傷害性、形象近乎草食小動物的男生類型?(亞洲可是自1995年就有木村拓哉這號代表性人物了)

《活個痛快》(50│50)  

 

至少像喬瑟夫這樣的療傷系形象(或說演出),在《活個痛快》中作為主角,是適洽的(不得罪現實生活中的病人與其親友,也不讓一般人在看了之後感到過於沈重)。總之,祝福喬瑟夫高登李維能夠就此繼續多元地討喜下去吧(已經開始期待喬瑟夫的下一部片啦我~)。 

 

生命的意義

話說回來到《活個痛快》電影本身。美式電影很愛曉以大義,任何主角都要搞成很英雄式的形象(彷彿這樣電影就會大賣的樣子),所以我一開始的確是抱著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進場看電影的(例如說主角身染重病卻又去幹了場很轟烈的大事~例如說為廣播電台公司企劃並完成一部經典『火山』代表作之類的),不過《活個痛快》,不是我想像的那種《活個痛快》,沒有曲高和寡、沒有人在高處不勝寒,而是和一般人真的生了病一樣,一樣無助、一樣失去工作,一樣自以為可以堅強卻又被病魔打到趴……什麼?!它不是要宣揚生命的偉大嗎?不是要跟我們說「病人!你行的!加油!~」嗎?

都不是。

亞當被確診自己身生重病之後,一切按照社會上那一套SOP地:女友安慰說會相陪、朋友告訴他一切都會ok、在公司為他舉辦送別會(搞得超像活體告別式的)、然後父母得知之後很傷心……

然後,幾乎也是很SOP的,女友受不了、離開;朋友有時抽不出空來陪他去看醫生,到最後,還是只能仰賴他不想依賴的家人。

這一場《活個痛快》,老實說,很不痛快。

但到底,這才真的貼近寫實。

即便生活上不如意的事情還是一直在發生,毫無道理,但你就是只能樂觀地去面對它。態度正向地過你的生活(不論時間還剩下多久)———這就是《活個痛快》的電影精神。

雖然我忍不住、不得不叨唸幾句:片中所出現的熬夜不睡、超額抽大麻、淋雨回家、並且在亞當生病之後從此沒看到他運動,這些其實都不是給癌症病人的良好示範。然而世上最詭異的事情莫過於此:你以前明明不抽煙、不喝酒,認真運動,心地善良、甚至還會分類環保救地球……還不是會得癌症?那麼,乖巧的人在得病之後,可能反倒會想:『倒不如讓我趁活著的時候,多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不用管那些事有沒有意義,只要在不礙著別人的狀態之下,作自己開心的事,就是一種《活個痛快》。』也說不定。

 《活個痛快》新寫了一種平凡人去定義生命的意義的可能性。

《活個痛快》(50│50)  
喬瑟夫你的頭髮好像有點少?

 

陪伴的意義

人生之中,重要的人,在精不在多。《活個痛快》並沒有假惺惺地幫病人亞當安排一大票生死相交的好朋友,也沒有給他一個至死不渝的好女友,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也沒有讓自己滿意,連諮詢醫師都遇到了一個實習程度的。但也就是這些個不盡完美的人,幫助他看清楚自己的生命。

有用的家人,有一個(父親失智所以不算);有用的朋友,一個(儘管不太牢靠);有用的醫師,一個(但她是菜鳥);病友,一兩個(並且中途死了一個)。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像是在湊熱鬧,對自己的生命來說幾近乎沒意義存在似的。《活個痛快》至少在這方面是很坦承的:有生之年,重要的是陪伴你的人是誰,而不是陪伴你的人有多少個。

凱爾(塞斯羅根 飾演)作為亞當的好友、算是不錯,載他上下班又偶爾載他去醫院(雖然也會利用他泡妞、吸大麻),有損友總比沒有好。亞當的媽媽很囉嗦所以打從亞當能夠自立開始、就逃得遠遠的,直到生病,才想到要跟母親和解。而菜鳥醫師凱蒂(安娜坎卓克 飾演)雖然不專業,卻比專業的主治醫師更用心、讓人感到溫暖,雖然後來的結尾,她和亞當之間隱隱地擦出了火花這件事讓人振奮,但難惹有怪異之嫌(好像除非醫師對你有興趣才會有額外的關心似的)……但用這個作為《活個痛快》的結局,實在夠力,非常呼應片名。

 

《活個痛快》(50│50)  
(治身體的病之餘,也要好好生活、用好的心靈來治病!)

 

而我的結論是,除了片名還有片尾令我感到痛快之外,《活個痛快》,演得其實偏寫實,所以,不甚痛快。畢竟,誰能在重病之下、還能感到徹底的痛快?(但這種就算辛苦也要痛快的心志,的確是太呼應《活個痛快》的精髓了。)

 

《活個痛快》(50│50)  
(安娜坎卓克終於擺脫了在暮光之城和型男飛行日誌裡面的無味女人形象,變成女主角也同時變正了)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GTbox
    2011-10-13 於 12:33:46

    其實我覺得安娜在<型男飛行日記中>就很有女人味了,糟~XD
    版主回覆:(10/14/2011 12:33:39 PM)
    其實她又可愛又美,
    只是不懂為何尤其在暮光之城裡面的造型可以搞到這麼俗氣
    (個人認為她比暮光女主角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