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金馬影展]《上車下車愛》

《上車下車愛》(Las Acacias)邂逅在拖拉庫

台灣在幫外語電影重新命名時,總不愛直翻、而硬是要取個特殊的片名,要不就是表達意境式的片名(像是從Singin’ in the Rain翻成《萬花嬉春》就很經典)、要不就是最近很流行的聳動片名(像是將My Little Princess翻成《她媽的公主》之類)…基於此習,這部從頭到尾都在拖拉庫上發生的故事電影,如果原是Las Acacias的片名,不叫做《上車下車愛》,而是叫做《拖拉庫的嬰兒車》、或是《邂逅拖拉庫》,應該都會很不錯(搞不好會讓電影更受歡迎?XD

   

公路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藉由將角色鎖在小小空間之內、純化且限制他們作息的手段,讓他們直接表露出自己最無遮掩的一面。《你他媽的也是》是兩個一開始就不安好心的青年死黨、邀一熟女共赴海邊旅行的故事,所以旅途中想的、發生的,當然也都那檔事;至於《上車下車愛》呢?兩個陌生人和一個小嬰孩共度一段路程,一開始你並不知道他們彼此想的是什麼,所以對於不斷前行的車程總略略地感到不安(這根本就是每個人在面臨新人生里程際遇時的心情啊),而隨著越益接近目的地,你將隨著主人翁的心情一起越漸有了溫度、越來越明白什麼是可以把握住的幸福。

 

失去父親的嬰兒,與失去孩子的父親

男主角受人之託,要將一名素昧平生的女子順道跨國載往女子親戚家,卻意外地發現女孩子抱著一隻拖油瓶,於是他有點不滿地開始了這趟旅程……沒有爸爸的小嬰孩和媽媽,這樣的二人組顯得很弱勢,好像隨時都會面臨被半路丟棄的命運。不過幸好小嬰孩很巴結、可愛,贏得了陌生男人的芳心(?XD)於是使得整趟旅程還算順利地被完成。

   

基本上,這一趟搭便車之旅,沒有深談的戲碼、也沒有幾多互動,但那種『相互陪伴』的感覺,卻真實歷歷。而在中途,女人才知道,陌生男人也曾在不知情的狀態之下有了自己的小孩,卻跟自己的小孩沒有緣份相處。可能是因為有失去過,所以男人就特別懂得體會這種平淡卻確切的(類家庭)幸福況味,所以在旅程結束之後,男人竟然說出了幾句令人意外的話,揪缸心捏!

   

也或許是因為這位失去孩子的父親,突然牽掛起這位失去父親的嬰兒,不想與之斷了聯繫吧。飾演這個約半歲大的小嬰孩,不易哭鬧的個性本來就更惹大人疼了(聽說這是與生俱來的『本性』。人只會說孩子不能選父母、其實父母也還不是一樣不能選小孩?)男人在開車無聊的時候、就看一下可愛的小孩,似乎是有點享受這種感覺(他還蠻喜歡幫忙抱一下的),可能是錯過了自己的小孩的童年,讓男人有點遺憾、有點嚮往,所以想要真實體驗一番吧。這小孩非常可愛,整部電影雖然一直出現,但卻看不膩(而且她還有些配合演出的橋段),無怪乎聞天祥老師認為這小嬰孩(Nayra Calle Mamani飾演)全程掌握了電影的脈動、應該獲頒為最年輕的最佳新人XD(雖然說法誇張、但這無異是為這小朋友可愛到破表的程度大力背書)。

  
超可愛的小嬰孩Nayra Calle Mamani(天生會演戲?)

這是阿根廷導演Pablo Giorgelli的第一部電影,他獲得了2011坎城影展的金攝影、年輕影評人獎,是初登場、就不同凡響的導演。必須強調的是,《上車下車愛》,本身並沒有明確的故事內涵,它比較像是生活經驗的片段集合,沒有激情,只有平淡。

這部電影的預告片剪得很好,省掉了千里迢迢的枯燥、聚集了整片菁華,推(點我觀看)

   

 

拖拉庫的回憶

接下來是關於我比較個人的兒時記憶。

每一部電影喔,都是一種人生型態的呈現。台灣的十大建設工程、養了不少人,士農工商都深受影響(士:開設一堆土木系;農:整個開始沒落;工:養出一堆卡車司機工;商:到處都是建設公司),而我本身,從小就是在卡車上長大的。

我的兒時家庭印象,就是媽媽拎著一大袋水果、零食,和我們一起爬上爸爸開的拖拉庫,一起陪爸爸工作,而我們在車上聽歌、聊天、玩耍,或睡覺。在這有限空間裡的相處互動模式,從我剛出生、到有了記憶。爸爸發生過最扯的的事是,他有天載著三歲的姐姐還有週歲的我哥,把車停在河堤邊(不知是為了換尿布還是要作車子檢查),孩子抱到旁邊、竟然掉進河裡!我老爸嚇死了、趕快去撈!兩隻小孩撈出來的時候,我哥竟然還在笑、似乎是玩水完得很開心的樣子(然後我哥他現在領有游泳教練證照=”=)雖然那時我還沒出生,不過因為相關的拖拉庫之旅經驗實在太多,可以見得那段時光是不短的,為時,至少有十年吧。想起來,我對於自己擁有一段與眾不同的、拖拉庫的兒時回憶,覺得還蠻驕傲的。 

所以這一部電影裡講的那些,絕對不是騙人的,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