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O 公投議題,台灣也正夯!

   

NO是一部改編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背景是智利在1988年。讓我們簡單地了解一下智利當時的政治背景:

智利獨裁者皮諾契特於1973年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了實行社會主義的並與古巴卡斯楚有好的總統阿葉德。皮諾契特接著建立軍政府、1974年自任總統,之後實行恐怖政治,打壓左翼政治活動,嚴厲剷除異己,過程之中造成3,000多人被殺害與失蹤,27,000人遭監禁與烤打,上千萬人流亡。

雖然皮諾契特在經濟上創造了所謂「智利奇蹟」(1960~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了35%),但失業率卻上升到22%,工資水平下降了40%,以剝奪總體人民幸福、成就經濟指數字與少數人變富裕的社會怪像,是一個十足過度自由經濟與資本化的國家狀態。基於種種失衡狀態的被揭露,智利政府在國際壓力之下,被迫於1988105日舉辦公投,公投題目即是『讓人民自己決定:是否給皮諾契特下一個8年的任期』。最後反對票55%,贊成票42%,智利民眾否決了皮諾契特永遠領導智利的幻想。不過這位獨裁者卻得以善終,他雖於1990年交出總統職位,但仍一直擔任智利國家陸軍總司令至1998年,2006年去世。

   

要將一段歷史重現,電影有很多種表達方式。同樣是要呈現八〇年代的故事背景,美國所拍的英國《鐵娘子》故事,就經營得非常華麗,因為故事背景是落在英國政治中心處、描述的角色又是經典人物;而NO就很復古了,以仿紀錄片的視覺畫面來表達一段往事、勘算合宜,畢竟那是個以人民為主角、看他們去對抗一個高高在上政權的過往。視角的鋪陳,會影響觀眾的心境,選擇對了電影畫面所呈現出來的質感,那麼歷史故事就會變得更有真實感。

   

用一段YesNo兩相競爭的電視廣告團隊,來取代血淋淋的政治抗爭過程,並且還是真有其事,這就是電影NO的有力利基(這種故事,怎麼可能難看?),而在這樣的過程之中,電影又透過剪接方式安插進了許多真實歷史畫面(而那些畫面,與電影本身所選擇拍攝的影像風格完全融合在一起,不相衝突),不論是當時的廣告片段、還是皮諾契特的身影,都透過了電影NO,被整理收納進入電影裡面(連珍芳達與克里斯多夫李維當初的聲援歷史畫面、都出現在電影裡),而這一部電影,不只是被智利人所看見而已,經過了201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入圍肯定之後,電影NO已經被全世界所看見。是故電影的力量,和廣告並沒有甚麼不同,它們的問世,讓很多本來被忽略的想法與情緒,找到了出口、甚至因此讓群眾願意勇敢發聲。

   

政治之所以迷人、讓人前撲後繼,就是因為它體現了人類文明化之後仍變相存在的戰場空間,在那個世界裡面,可以成王敗寇,勝者可以享盡榮耀、甚至坐收一切成果與資源,就像是與男主角搭檔主導選戰廣告的政客,即便是在廣告專業上、甚至是民情體會上的感知與創意,都比不上男主角,但一旦選戰獲勝,鎂光燈所聚焦的對象,卻不是男主角,而是擅長掌握聚光燈與麥克風的政客。

但是,那又如何呢?男主角自父親一代便飽受政治迫害的心靈、已延續到了男主角身上,但勝選的那一刻,他抱著自己的小孩,徹底明白懷中的孩子將會有一個光明且幸福的未來。那一種收穫,就是他內心中、人生最大的勝利光榮時刻吧。

   

 

當權的一方常常善於用過往的困頓來恐嚇民眾,要大家最好「保持現狀」。當時的智利大眾的確很吃那一套。也幸好由男主角熟知人民內心現況以及那一股作廣告的才氣,創造出一系列他所謂『你將所看到的畫面,符合當前真正社會背景,這個國家已經可以接受這裡面的一切了』的內容,鼓勵著民眾、勇敢選擇他們所想要的,於是智利才能擁有這麼一段讓自己覺得驕傲的歷史。

   

看完NO,你很難不回頭看視我們台灣目前的狀況。人家公投的成功,是真的換得來幸福的未來,而我們呢?我們的公投,會是甚麼樣子的?

歷史都已經放在前面、給大家參考了啊。

 

◎一起來欣賞一下人家智利25年前的NO廣告!(歌很好聽)

 

 

 

   

cheer給《NO》星星數:

原始期待★★★★★★★☆☆☆
議題深度★★★★★★★★☆☆
劇本結構★★★★★★★☆☆☆
攝影手法★★★★★★★☆☆☆
觀賞價值★★★★★★★★☆☆
附加價值★★★★★★★★☆☆
對白設計★★★★★★★★★☆
主角設定★★★★★★★★★☆
寓意內涵★★★★★★★★★☆
觀後分數★★★★★★★☆☆☆

影片年份:2012

    國:Chile | France | USA

出  品:Canana Films, Fabula

    商:前景

語  言:Spanish

導演:帕布羅拉瑞恩

編劇:佩德羅佩拉諾

演員:蓋爾賈西亞伯諾、阿爾佛莱德卡斯特羅、狄哥穆尼奧斯、安東妮亞席格絲

 

片長:110

上映日期:2013/03/01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