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電影

【影評】《星際效應》之二 Interstellar

科學與神蹟

古時候科技不發達,人類面對高於自己智慧而無法理解的東西心存畏懼與敬意,祭司啊,靈媒的,大概就是最早靠科學吃飯的職業吧。後來有了宗教解釋神蹟、有了魔術師把科學當作精工手藝到處賣藝我們不能否認,自古以來,科學創造創造了不少神蹟。

【影評】《星際效應》之二 Interstellar  

直到現在,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現象,我們無法參透,有人將之歸類為「超自然現象」。在我大學時代,有一個非常優秀的資工教授信教信得異常虔誠,他曾說過「就是因為科技再怎麼厲害、世間仍然充滿謎題,所以我們需要信仰。」現在想起他這句話,覺得很有道理。但對於這番道理,《星際效應》導演諾蘭自有看法:即「神蹟是科技」(當然說「靈異事件是科技」也可以)。高次元世界的外星人維度太多,處於三次元世界的地球人類不一定看得到他們,就像簍蟻無法掌握人類的全觀。以此角度去理解的話,憑空飛起來的安娜貝爾娃娃可能只是外星人(惡靈?)控制重力之下所造成的結果,這樣說來,鬼片就等同於科幻片了。

【影評】《星際效應》之二 Interstellar   

還記得年的科幻電影《E.T.外星人》那個援引米開朗基羅「創世紀壁畫」,讓小男孩與外星人第一類接觸的手指頭碰手指頭畫面嗎?看來史蒂芬史匹柏老早就把上帝和外星人一視同仁當我們再回頭看2007年的科幻電影《接觸未來》曾有過「上帝」和「外星人」的對立或並存的討論之時,再搭配《星際效應》強調的「重力」論,我們得以方便去想像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看到上帝卻相信上帝的存在」,因為上帝的高次元並非我們人類能夠想像,但有很多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們又必須承認。感性者將不能解釋的現象訴諸鬼神,理性者則企圖從科學去找答案。

  【影評】《星際效應》之二 Interstellar  

搭載著像是《2001太空漫遊》為了追尋外星訊號而開啟的星際旅程概念,《星際效應》和《2001太空漫遊》一樣有一台先進、有人工智慧的超智能電腦(可以自動駕駛太空船)並進一步讓這電腦化身成為可以到處走動的機器人(其個性可愛程度足以和《星際大戰》裡的R2D2機器人匹敵),片中又和《接觸未來》、《第三類接觸》一樣有著收到訊息之後企圖超譯資訊的天才科學家;而《星際效應》的主人翁「庫」這名字則是向知名太空人高登庫珀致敬,在《太空先鋒》也有這號人物出現,庫珀的名字代表著太空人所曾創造過的耐力飛行記錄,這一種對於述說太空旅行故事、啟後不忘承先的概念,非常符合導演諾蘭善於將故事錯置於虛假與真實之間、讓觀眾眼花撩亂最後只能全數照單全收的作風。

 【影評】《星際效應》之二 Interstellar

是的,科學能創造神蹟,科幻片等同於鬼片。

但最奇妙的應該是,《星際效應》雀雀看完是看完了,全片叨叨絮絮、扎實講著科學、講著親情倫理,但觀影事後所帶給我的東西,比電影所講的還要多更多。就好像超新星爆炸一樣,《星際效應》對我所造成的感觸波及、求知若渴的效應,不因爆炸結束而結束,而是現在,仍在發生。(一直查資料好累能不能停一停!?)

 【影評】《星際效應》之二 Interstellar

延伸閱讀:

藍祖蔚老師《接觸未來》「讓科學/科幻小說變為科學事實」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1/08/post-2302.html

雀雀初寫《星際效應》(之一) https://cheercut.com/2014-11-0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