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所羅門的偽證》前/後篇

ソロモンの偽証 Solomon’s Perjury

   
拍出靈魂的特寫

由平成國民作家宮部美幸2013年小說作品《所羅門的偽證》所改編翻拍的同名電影,不但幾乎與台灣同步上映,更在台灣金馬奇幻影展4/12號做跨夜場完整播映。

第一眼看見《所羅門的偽證》海報,原以為是蒼井優降齡演出高中生來辦案,結果仔細一看發現原來不是。

《所羅門的偽證》以一群高中生為校園兩起學生案件死亡做校內審判,在大量學生素人演出的上下兩集電影裡面,絲毫沒有膽怯之色,讓電影的表演完成度極好。

   

《所羅門的偽證》,很常被與《告白》提並論。兩個故事之間的確有諸多相似之處,例如整起事件從一個孩子的死亡開始、牽拖出檢不斷理還亂的,但畢竟一共上下兩集的《所羅門的偽證》,在電影的長度與節奏表現上,還是與《告白》非常的不同。若說《告白》是教師私下審判學生的罪行,那麼《所羅門的偽證》便是學生私自審判學生的過錯。《告白》導演中島哲也的影音語彙強烈而俐落(並極具誇張色彩),《所羅門的偽證》導演成島出的拍片手法則愛在安靜悠揚的場景之中注入飽滿的情緒張力,我喜歡中島哲也的新潮勁道,卻更愛成島出的日式氣場。

畢竟日本人拍日本電影、講日本故事,用他們自己的步調,最是有氣氛。

 

精準的校園死亡氣氛

雀雀尤其喜愛上集所透露出的濃厚校園死亡氣氛,很多時候都讓我有不寒而慄的恐怖感,關於一個優秀學生如何被吹毛求疵地檢視自己個性裡的怯懦與自私部分、又是如何在自我責難之中煎熬地度過青衿年歲那是一種學生或許多愁善感、或許開始從純粹變得複雜的過程裡獨有的併發症,長大了就自然會免疫的敏感純潔部分。自從上回看了《第八日的蟬》就知道導演成島出擅長將難以言詮的糾結情緒交給演員淋漓盡現,將觀眾一併拖入溺情深淵的功力一流,在《第八日的蟬》裡把永作博美與井上真央之間的母子情深搧情到最高點,而在《所羅門的偽證》的觀影過程,竟發現自己不由自主地享受/回味著劇中角色與自己在慘綠時期的哀怨美。

我想這是因為成島出精準地拍出了劇中人物們靈魂的特寫。

 

「死亡」這件事對於學生所造成的衝擊與意義,是把生死視為理所當然的大人難以理解的纖細,在人生最充滿希望與無限可能的學生年齡硬是畫下人生句點的事件,既戲劇性,又違和,所以我能夠諒解《所羅門的偽證》裡面的高中生決定辦家家酒式地舉辦公審的企圖與行為,尤其當他們一副認真的要命的執著眼神光束齊發的時候。

     

說真的要青少年這麼小就能這麼意志堅決地知道自己想幹嘛、還幾乎用破釜沈舟的態度面對有這種孩子的大人就應該放手讓他們去闖呀就算最後可能會受傷,小孩的人生還輸得起、大人的港灣也還堅固著,不是嗎?

   

日式電影的精華與窠臼

《所羅門的偽證》把濃濃日式電影的懸疑恐怖精華保留其中,結局在(必然的)日式說教場面之中劃下句點。氣氛一流、結尾老派,但也無可厚非,日本電影工業歷史悠久,很多包袱根本丟不掉。但本片還是有它的珍貴之處。

整部《所羅門的偽證》我最倒彈的就是男主角在自白之後瘋狂跳針式地要求大家做出制裁,那實在是太潔癖了,作為大人(或說早已經被現實污染)的我看了難免不蘇福。

但我仔細想想更討厭的劇中人物還有其他兩位就是死者和那個只會利用朋友的痘痘女,啊,當然被告「大出」這位不良少年也超討人厭的,不過既然一部電影可以拍得讓觀眾忍不住將情緒帶入,就表示電影本身是成功的吧。

    

 

總之日本校園電影range超廣的,不但有《告白》和《所羅門的偽證》這種校園懸疑推理的暗黑系、也有《近距離戀愛》《我的朋友很少》這種超粉色系的歡樂片,選擇性多乃觀眾之福。

   

最後提醒打算去看《所羅門的偽證》的朋友們,或許可以帶一些銅鑼燒、大福等等日本菓子進戲院邊吃邊看,應該會更有感覺噢(笑)。

 

影片年份:2015
出品國:Japan
發行商:采昌
語 言:Japanese
色 彩:color
導演:成島出
編劇:宮部美幸、真邊克彥
演員:藤野涼子、佐佐木藏之介、夏川結衣、永作博美、小日向文世、黑木華、尾野真千子
片長:121分

上映日期:
(前篇:事件)2015/04/02
(後篇:裁判)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