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0年2/26至5/29,故宮設有「夏卡爾的愛與美」展覽。
故宮,對於台北市民而言,可及性其實是和台北市立美術館差不多的(雖尚無捷運、但公車班次挺足夠的),外國觀光客反而喜愛去故宮大於去北美館,甚至一去就是整天、還覺不夠呢。只是不知怎地,我之前常去北美館,就是不太會想到故宮。對於朝聖故宮的計畫,是有,不過,也是放在「有外國好友來訪時必要招待之行程」的那一欄而已。
我會想一個人去北美館,但從沒想過一個人要去故宮。「為什麼?」和高中好友W約往「夏卡爾的愛與美」展覽,整個過程之中、我時不時地這樣問自己。
和好友W,已有幾年沒有好好聊聊,這次有機會再聚,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地準備「以約會為主、看展為輔」,好好大聊特聊一番的,誰知在往故宮的路上、嘴都講不停的兩個女人,一到展場,就很自動的、不留戀彼此地,各自以自己的速度,漫步看畫去了。
一進場就讓我們很忙的夏卡爾–
剛看完高更展,記憶尚且猶新,同樣是用整牆的年表和世界地圖來表註藝術家的人生歷程,不同於「高更展」時北美館以高更的人生時間軸作為主軸、透露藝術家主動追求人生之美的個性,故宮在夏卡爾展的時間軸,是以大時代的藝術氣氛作為背景、講述夏卡爾在不平靜的時代之下、如何經營自己的愛與美的人生。表格上面多了一欄隨著時間年代各藝術潮流形成與褪去的附註,加上展覽還將他美段時期的「代表作品圖」都key進表格裡面、方便讓觀者對照其風格與主題隨著成長的漸變。表格充實地令人眼花撩亂、不得不更專心地閱讀才行。
夏卡爾(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是超現實主義畫家之一。身為「超現實主義派」的鼻祖,夏卡爾卻不愛別人說他的作品「超現實」,甚至所有形容他畫作「有幻想性」或「具象徵主義」等言詞,他都不能接受。因為他一直認為,自己只是誠實地將心中的畫面畫出來,比現實更為真實。於是他所處的年代裡,各種藝術風格形式百花爭鳴、風起雲湧,包括後印象與抽象、立體派、超現實主義與包浩斯,他的作品似乎總能被各流派所接受,卻又不與之同流,獨立門派似的存在。
(夏卡爾及其背後的日風石版畫,故宮有展出)
說夏卡爾「超現實」他不喜歡,那麼,說他「超可愛」,他應該不會反對了吧?!XD
遠比最初印象更為可愛的夏卡爾–
要說在看展之前、我對於夏卡爾的最初記憶的話,並不有趣:就是色彩分明、卡通般的公雞、牛,還有一定會出現的像是印象派基調的花束。結束。他的代表作《生日》、《我與鄉村》等,甚至無法引起我的興趣或是共鳴。
《我與鄉村》(1923-1924)
他到底為什麼這麼重要、這麼有名?我還是很想知道。
事後我為自己真的有跑這麼一趟而大為感慶幸。夏卡爾真跡原作的色彩、不是現今印刷技術可以忠實呈現的。想我在展場時不斷地將眼睛湊近畫作仔細端詳、想研究他到底是怎麼塗出如此美妙的顏色、卻越看越納悶的心情……(畫冊、年鑒上面的圖片,實在是無法媲美原作的色彩魔力。)事後去理解,其實當時我也無需如此驚訝。因為連畢卡索都這麼說他了:「沒有一個畫家,比夏卡爾更了解色彩。」
想推薦你去故宮走這麼一趟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夏卡爾的色彩。夏卡爾的色彩是會讓人驚嘆的。他的色彩之華麗,有人說夏卡爾連畫「黑色」也都充滿情感、也可以讓人感覺到浪漫。我想,是因為他所畫的黑色,總是可以完美地映襯出其他色彩的極致明亮。那些色調特殊又明亮的奇幻色彩,是圖鑑無法表達給你的,是你遠看畫作時也體會不了的。你非得走近、一探究竟,才能了解夏卡爾那獨一無二的繽紛。
夏卡爾在想什麼、作了什麼?–
故宮此次展出了1923年夏卡爾重畫的代表作「生日」,所有宣傳強打都有用這一幅經典之作作為呈現(例如在7-11供人免費索取的書籤與咖啡杯套書籤),可惜印刷的顏色偏深,觀眾在乍看之下,可能還以為那只是一幅由紅與黑組成的畫作呢。希望大家不要對那樣的色調有所誤會才好,畢竟真正的畫作並不是那樣,夏卡爾的形象絕對不想與沈重掛勾。
展覽看完,你心裡面也會被植入幾個清楚的主題:故鄉、愛情、藝術表演。
關於思鄉,他畫作裡面有不斷地出場的動物(公雞和牛最多);
關於表演,他畫作裡面有不斷地出場的提琴手;
關於愛情,他畫作裡面有不斷地出現的花束。
(融合他所有慣用元素的集成畫)
是否發現了?夏卡爾生命中不斷關注的主題,永遠都是這般如此關乎人性追求愛與美的部分?故宮這次開展以「愛與美」作為主題,實在是很切題。
我相信,有些議題,是不論你隨著世界如何地運轉、成長、改變之後,還是不退流行地可以好好沉浸與表達的,例如「愛」。所以,在政局混亂時期,夏卡爾對於自己的作品《生日》(其實是紀念他和蓓拉之間「愛」的最重要作品),還是願意費心在1923年再畫一遍、帶在身邊。
(畫了兩次的《生日》)
《生日》的原始作,是1915年夏卡爾的28歲生日,未婚妻蓓拉帶了花束來為他慶生。出生於俄國維台普斯克猶太貧窮家庭的夏卡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心與感動,從此愛上花束,花束,成為夏卡爾心中象徵「愛」的最重要代表物。《生日》作品之中,夏卡爾高興地飛起來、扭頭去親吻蓓拉,是夏卡爾心裡的意象。
誠實地將心中所有正向的情緒表達在畫布上,分享他對於「愛」與「夢想」的所有詮釋,夏卡爾成功地讓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跟著他一起快樂的跳舞一般。1922年離開俄國之前,夏卡爾記憶中的俄國畫面,那些小屋、鄉民、演奏著小提琴的提琴手、牛羊雞馬等,這些印象,都成為他的創作泉源。夏卡爾一直把出生地俄國維台普斯克作為家鄉看待,但俄國並不把他們當自己人。他畫了很多飛回俄國老家的幻想畫,實在令人心碎。
相較於高更永遠追求作一個美好的他鄉人、夏卡爾的家鄉國卻將之視為他鄉人。照理來說,那些記憶不可能夢幻,甚至當時的他感受到的應該多少有點負面才對,然而樂觀與充滿愛的他,卻還是用最溫暖的筆觸來勾勒那些回憶。儘管如此,夏卡爾對於失去的家鄉、失去的戀人,永遠不去計較使他難過痛苦的部份,仍舊殷殷盼記著美好的部份。
於是,畢卡索又說話了:「夏卡爾的腦海中,絕對住著一位天使。」想必,畢卡索也曾經跟著夏卡爾的畫作幸福地「聞雞起舞」一番過吧。
(picasso & chagall,故宮展區內有放大照片可看)
幾幅讓我印象深刻的夏卡爾作品–
這次的展覽主題分別是「故鄉與異地」、「花束與戀人」、「畫家與動物」、「音樂與戲劇」、「詩情與畫意」等單元,很清楚的幫忙觀展者點出夏卡爾這個人物的創作重點之處。
此次展覽,我心中第一名應屬《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婦》(1928)。以畫面而言,《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婦》表達甜蜜幸福的家庭生活主題遠比《生日》還要來得直接易懂,色調也溫暖;《生日》的深濃色彩強烈了許多,愛情給的幸福,果然是比家庭的幸福還要魔幻的吧,我只能這樣去想。
《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婦》(1928)
《屋頂上的提琴手》(1965)有著夏卡爾對於故鄉濃濃的思念,顏色是比紅色土壤更為鮮豔的橘紅,非常溫暖美麗。夏卡爾這輩子畫了不少屋頂上的提琴手,後來甚至由劇場設計師Boris Aronson設計成為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病成為美國音樂劇的一大重要作品,裡面有令人難忘的台詞:「猶太人就像屋頂上的提琴手,既要拉出優美的旋律,又要謹慎不至於摔落……」;甚至後來還翻拍成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身為《屋頂上的提琴手》的始作俑傳道者,原來就是夏卡爾。
《屋頂上的提琴手》夏卡爾畫了很多,我在展覽裡面看到、最喜歡的那一幅,在網路上面花了一整天都沒找到(找去俄國的網頁也還是沒找到),是一幅整幅通橘色調的遠景構圖,和電影的海報其實很類似、很可愛,連一道光切過屋頂的意象都有(我在門口只拍到模糊版如下),有興趣者可以去故宮一趟。
《屋頂上的提琴手》(1965)跟電影海報是不是很像?
《丑角》(1968)小丑,夏卡爾同樣是畫了蠻多的,其中,這次故宮展出的作品裡,有一幅小丑,超級慈眉善目、惹人憐愛,害我看著看著都差一點唱出「小丑~小丑~是他的辛酸,化作血淚、呈現~給~你~」了!
《達夫尼與克羅埃》(1957~1961)這其實是一套42 件的石板畫,夏卡爾的版畫創作量非常多,達1100件,其中大部分都是石版畫。看過夏卡爾的木板與石版畫,你會分辨出他的木板表現出可愛的線條、石版則在表達他獨特揮灑色彩的能力。作品一向給人熱情印象的夏卡爾,他的石板畫可是溫柔恬靜多了。
其他作品–
《即將結婚的愛侶》 (1930) 是夏卡爾的成名代表作,當初還有得獎呢。雖然氣氛有畫出來、顏色美麗、且富奇幻調性,但是構圖就是讓我有怪異感。
《櫻桃小丸子最喜歡的一幅》(故宮展裡面沒有)這種調調無怪乎小丸子這麼愛,超級卡通的,夏卡爾應該是漫畫啟蒙的重要人物,所以日本人這麼愛他,連花輪家都掛他的畫。
(夏卡爾與鐵塔,巴黎被夏卡爾視為第二故鄉)
事後:
夏卡爾認為,繪畫與文學同源,都是藝術重要的表達工具,所以夏卡爾也寫詩。(吳祥輝叔叔也說「詩是文學之母」,還提到陳定南的風格是詩。覺得講得真好,於是亂入分享一下。有興趣者請去看《驚歎愛爾蘭》。)夏卡爾的第一任妻子蓓拉其實就是一位作家,也是夏卡爾最忠實的伯樂,甚至在夏卡爾創作倦怠之際、蓓拉總會提醒他別渾厄度日,可說是最完美的靈魂伴侶。看完展覽最難以忘懷的部份也就是在這一處:我們總以為藝術家難免多情,要找到像夏卡爾這麼一位藝術家、一輩子都忠貞專情於妻子、並且反應在畢生畫作裡面,舉世大概也只有夏卡爾了吧。雖然在第一任妻子過世之後,他也交往過一位情人、再結一次婚,卻還是沒有忘記他最初的愛戀。(而他與第二任妻子之間的愛,是屬於較為理性的。)
(夏卡爾與最愛的第一任妻子蓓拉,是他永遠的畫中女主角)
沉浸在看展的時間,加上約略逛一下紀念品區、寫上兩張明信片,至少要三個小時以上跑不掉。我倆從上午十點半到下午兩點多離開,三四點才吃到午餐,卻不覺得餓。
故宮近年開設的展覽,是否越益親民、能夠吸引除了外國觀光客之外,改變那些抱持「一輩子頂多去一次」的台灣人的心態,讓他們知道「故宮其實可常去」?其實故宮典藏了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經典藝品,大家都知道,但是台灣人可能不只想看到這些?(查了一下故宮展覽回顧,故宮除了自己豐富的館藏永遠都展不完之外、偶爾頂多有一些亞洲例如佛教特展。這幾年,難得有「大英博物館珍藏展(2010/10)」、「英國牛津大學美術館珍藏展(2008/05)」、「華麗巴洛克-哈布斯堡-維也納博物館鉅作展(2007/10) 」類似像這些種西方文物展的東西,故宮真的辦的不多。)其實西方藝術與文物展,不只有北美館或是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可以舉辦吧?故宮可以多辦一點啊。故宮若能多辦一些多元文化展覽活動,相對的就有機會養成台灣人也愛跑故宮(像有些人沒事就會去北美館一樣)。比如這次,很多學生去看夏卡爾、而中華文化就在旁邊,他們或許因而會提醒自己下次也來故宮看看我們自己的文物呢。有時一個地方去過了、去慣了,你就會繼續前往。
從前,我會想一個人去北美館,但從沒想過一個人要去故宮。我想是因為這輩子去故宮僅十隻手指頭數得完的次數之中,其交通方式,大部分都還是隨團、被載,沒有自己自動自發地前往過,無此經驗、就沒曾想過罷了。謝謝好友W,我跟你說,我會一個人去看電影、一個人去北美館,但從沒想過一個人跑故宮。這次跟你來了一回之後,相信下次有類似夏卡爾的展覽時,我會願意自己來的。
PS.動畫櫻桃小丸子最喜歡的畫家就是夏卡爾,這也成為鼓勵我們去看展的理由,真是KUSO。
小丸子與夏卡爾相關的兩部影片這裡有:http://blog.yam.com/totomin/article/35504185
(第一部講的是夏卡爾與畢卡索,第二部沒什麼夏卡爾,卻是關於花輪家感人的一集)
馬克夏卡爾的畫及語錄:http://blog.roodo.com/non2005/archives/2454149.html
這麼可愛的郵票我也要
eggy
2011-04-27 於 13:38:18您好!
這是一份有關數位博物館及其網路商店的研究,本問卷目的為調查目前數位博物館觀眾對於網路商店及其商品的認知情形,只要您曾經參觀博物館或博物館網站即可填答。
問卷使用my3q網路問卷平台。
問卷名稱:數位博物館及其網路商店參觀情形與認知調查
問卷網址:http://www.my3q.com/go.php?url=eggy1215%2F20110426
另外,煩請您盡可能轉寄信件或問卷給您的朋友,於此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祝 順心如意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所
廖世盟 研究生 敬上
LiShu Kuo
2011-03-16 於 04:34:20喔~ 真好~
下次
也想要一起去…
版主回覆:(03/16/2011 06:39:40 AM)
YOU BET.
下次不會忘記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