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 劇情片 電影評論

盲人律師:用勵志電影與法庭類型說個動人故事 | 影評

盲人律師:用勵志電影與法庭類型說個動人故事 | 影評

《盲人律師》是真人真事改編故事,描述台灣首位、亞洲第三位的盲人律師李秉宏(在電影中化名為李政鴻),與法扶(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律師團在台灣史上最大工殤事件的求償案中,幫助自救會成員對抗美商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與委任陳長文律師所主持的台灣前三大法律事務所:理律法律事務所。是典型弱勢勇敢挑戰強勢並在最後獲得勝訴的感人故事。

盲人律師:用勵志電影與法庭類型說個動人故事 | 影評

很難想像在《盲人律師》之前,紀錄片導演蔡崇隆只有《奇蹟背後》唯一一部影視作品而已。像是《盲人律師》這樣小蝦米對抗兇狠「大鯊魚」,且是台灣環保、工運史上具有若此代表性與象徵意義的故事,加上李律師其盲人身份帶有的勵志色彩,這在好萊塢早就一堆人搶著要去拍了。在台灣,最後是導演洪成昌看到了這個故事,並最終將這個少有且有難度高的類型電影拍出來。

盲人律師:用勵志電影與法庭類型說個動人故事 | 影評

所謂有難度的類型,就是《盲人律師》電影的製作過程中需要克服各種物質或精神的考驗,除了導演編劇需要大量田野調查之外,這個故事本身就讓法律人懼怕得罪人,且對於觀眾而言既陌生又太專業,若編導真的寫實拍攝了就只會顯得枯燥、難有共鳴的「法律 / 法庭類型電影」。

盲人律師:用勵志電影與法庭類型說個動人故事 | 影評

 

真實的開庭現場其實相當嚴肅嚴謹,尤其台灣為大陸法系,沒有像是好萊塢電影中那樣辯論、說服陪審團的過程。《盲人律師》中大量的法庭戲、法律用語、與法學原則,都是在編導洪成昌讀完 RCA 案的判決書,做過訴訟制度與法律研究後才敢拍的,他費的苦心恐怕觀眾所能在電影中所看見的冰山一角。更何況 RCA 案還附帶了大量的科普和醫學的知識。電影中的法庭戲,可說是台灣電影未曾有過的,比起多數沒有透徹理解台灣法律常識的荒謬影視作品而言,《盲人律師》好上太多了。至少試片結束分享時有律師觀眾表示電影法律內容約有五成左右的寫實,對我來說這根本就是一種對電影的讚美與認證,畢竟多數的作品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吧!不過,電影一些段落還是帶入了好萊塢式的律師對峙或暗藏陷阱的交叉詰問,加上律師團隊調查案件與攻防策略的交錯剪輯,增加了些畫龍點睛的戲劇張力!在台灣編導怯於挑戰的法庭類型現今,《盲人律師》在這部分算是為之後的台灣電影立下了一個該有的門檻。

盲人律師:用勵志電影與法庭類型說個動人故事 | 影評

 

張榮吉的《天黑》與 《逆光飛翔》,透過黃裕翔自身經驗的自然演出,溫暖的讓觀眾擺脫了台灣影視作品或是真實世界中對盲人的刻板印象。而《盲人律師》張哲豪飾演的李政鴻,則又進一步的刻劃了視障者的樣貌,少了視覺,但其實大多時候「行動自如」的演出,為視障者的能力提出了鏗鏘證明。電影也再次提醒真實世界中,前手球國手陳敬鎧被法官認定詐保,是因為法官心證就推翻了科學醫學證明的荒唐。除此之外,這角色不再只是黃裕翔的樂觀自信,而是自滿甚至是自傲,隨著劇情轉折也有了自私自利,有正面卻也有陰暗面的正常人性,就如同明眼人,沒有什麼不同。至於陸姐陸弈靜,則依舊是那個有點嘮叨但又可愛,讓人喜愛的偉大媽媽。

盲人律師:用勵志電影與法庭類型說個動人故事 | 影評

電影最後,有個不太意外的反轉,卻有著讓人費解的角色動機,洪成昌確實仍有著多數台灣導演有的使(毛)命(病)感:想說得太多,他似乎想讓他的角色們無論善惡的作為,都有個為了正義的理由,藉此去探討何謂真正的正義?正義又該是由誰判定?不過幸好這個讓人出戲的小節不至於影響整體劇情,他依然好好的將《盲人律師》的故事說完。

盲人律師:用勵志電影與法庭類型說個動人故事 | 影評

在台灣,有著形形色色想當導演、拍電影的人,有導演是老天賞飯天生注定當導演;有人只不過是生涯規劃;有些是想紀念過往人生;有少數的則是把當導演看作是一個夢想的實現;有的則是心中有個故事一定要說,即使再困難,也要將理念傳達給觀眾。我想《盲人律師》的導演洪成昌,就是最後這一類想說故事的導演,而這也是我心中認為一個導演永遠該有的拍片初衷。

盲人律師:用勵志電影與法庭類型說個動人故事 | 影評

導演:洪成昌
編劇:洪成昌
演員:
張哲豪
馬友芯
班鐵翔
陸弈靜
陳家逵
朱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