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珮儀首部執導作品《二重奏》,描述被栽培成音樂家的鐘宜(韓寧飾),生命階段面臨到探視臥病母親與致力於音樂教學事業的兩端擺盪。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音樂教師形象由韓寧詮釋起來完美適任,面對到母親的孱弱病危、甚至需要為母親把屎把尿的無措無能樣貌演得真好,看了會讓觀眾在心裡道德打架,是高級的刻板印象形塑到位。
但隨即你便知道:這個無法親力親為照顧母親的音樂家女兒,全然是媽媽所一手打造出來的。
怪誰?
諸如「美女音樂家」、「美女作家」甚至「美女醫師」等稱呼,都算是典型文明階級制高點、也是婚戀市場上的高級入場卷,不少為人父母若能將自家女兒栽培成材,那麼大概死而無憾。但《二重奏》觀影過程中你不禁會自問,這個做著高級的音樂教師職業的女兒,是她自己的夢想還是來自於母親全力支持的推力使然?甚或只是母親夢想的代替完成?若然,病榻上的母親果真該可欣慰離世嗎?…畢竟自己都病成這樣了,還在擔心女兒要生活作息正常、準時吃飯,不讓女兒幫自己換尿布和擦洗身體,甚至幾乎是剝奪了女兒選擇照顧自己的權利,專制霸道地阻擋了母女之間任何因為相愛相憐而可產生的更緊密連結。
《二重奏》以強勢的美術影像、音樂、課堂教學與雙人對戲對話等頗具水準的元素組構起整部電影,該文本是舞台劇形式也可達成的故事,著重於主人翁內心焦慮膠著狀態,以及母女情之間老是接不到線的嘆息描述。前半段面對母親的無語只憑教學過程中看來專業實則帶有情緒宣洩的訴諸,後半段在連母女吵架都不太算是的對話中牽拖出無數台灣親子之間相愛卻無法做有效溝通、帶著彼此前往更好方向境地去的各自躊躇遺憾。往往都是有個人被留下來了,但她/他卻是用極其粗暴的方式、把你從她/他身邊推開,只想著只要你好她/他就好、你飛得越高越遠她/他就成就感十足,卻從沒想過其實還有一起到達近一點的花園也不錯的選項。
沒經過孩子同意就做出的過度犧牲奉獻和陪伴,粗糙卻也熱切而滿溢地愛著小孩,寧願完全不管是愛還是害、完全不管對方要不要、受不受得了?這類行為世道如今已再不算是什麼高尚的父母愛情操;被迫接受這份單向愛的灌注的孩子,未來會是更堅強還是更脆弱?享受母愛特權、習慣被寵壞而終至成為生活的侏儒的藝術家,縱容母愛的任性的結果,雖是得了便宜的人,只是便宜的人生,可能在心靈上的負擔是永恆的最貴。
本片在文本敘事範疇之內幾乎沒有搞砸,完整度高。《二重奏》也是韓寧從影至今最美代表作,無辜無措的眼部特寫很厲害(感覺可以跟柯宇綸演兄妹或父女),兩場二重奏教學內容的對照明示/隱喻感都特別到位,簡直是二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