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五歲左右曾經迷路一次,那時我站在路邊哭,一個好心的阿姨幫我打電話回家找爸媽來接我,長大之後我才知道,所謂迷路,不過就是從我家出門拐五六次彎的地方,兩點距離也不過是一公里吧。
一公里路我都當時都記不住了,更別說是9000公里(澳洲到印度的距離)。看《漫漫回家路》Lion這部真人真事改編、講印度小孩被領養到澳洲長大後又自己找路回家的電影,第一時間不免是敬佩小孩好聰明又記性好(還是我當初太…嗯,晚開竅?)、順便讚嘆google地球的偉大(想當初學建築設計做基地研究時也常常依賴它),但上述兩點其實並未被電影刻意著墨,會變成我的觀影先決,純粹是因為個人生命經驗的聯想與寄情。真要認真思考《漫漫回家路》的特別之處在哪裡的話,應該是電影頗大膽地將這個主角的故事分成兩大段。
前段是主人翁在印度的生命經驗鋪陳、後段則為他長大後由《貧民百萬富翁》的戴夫帕托演出的印度青年找回家的過程。
前段就像是阿巴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之流那種非常觸動人心的兒童電影,可愛的小孩演員桑尼帕瓦擁有令人無法逼視、純粹而堅定卻又惹人憐愛的眼神,簡直就是在測試觀眾內建母愛多寡,不被他迷路後渴求回家的焦急之心感染的人幾稀矣!就是因為如此,電影中「就算再害怕、再孤單,都不能忘記回家的路。」的話語出現時便有其說服力(但這小孩還是太聰明了,這或許是環境不斷在逼使他為求生存而變強之故)。
若說前段是代表著童貞的感性動人情節描述,那麼後段便是以極為成人的沈重視野看待生命。《漫漫回家路》說出了大部份的人類對人生的看法,尤其是「小時候過得再苦都覺得幸福,長大以後過得再好都不滿足」這件事。後半段的男主角戴夫帕托(終於)出場,他老是鬱鬱寡歡的神情訴說著自我認同的失根,那和桑尼帕瓦所詮釋小時候的他完全不同,儘管負能量爆表但他還是很幸運地擁有了愛他的養父母甚至還交到非常棒的女友,被愛與優渥環境包圍的他依然感到失落,一頭栽進尋找記憶裡像是在夢中卻真的存在的漫漫回家路。戴夫帕托把這個角色演得頗令人討厭,那是超越一般世俗認知認為「他應該感到感恩與滿足」的評判,因為這個人或許出身貧苦但天生卓越,他從小就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成熟態度與執著毅力個性特質,於是長大之後對於自己的期許自然無法只停留在「我現在過得很好」就好,他從沒忘記過去也不曾停止想念在印度的家人,他會死心眼地想要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和家鄉在哪裡,都是很正常的事。
前段阿巴斯、後段陶德海恩斯,澳洲新導演加斯戴維斯在自己首部長片電影《漫漫回家路》中似乎還沒決定好自己的電影風格,但第一次出手就能號召到影后魯妮瑪拉與妮可基嫚,以及戴夫帕托來堅強電影陣容,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的殊榮,想必加斯戴維斯的電影人生也會是一條越來越光明的漫漫長路。
導演:葛斯戴維斯 Garth Davis
原著:
Saroo Brierley
Larry Buttrose
編劇:盧克戴維斯 Luke Davies
演員:
桑尼帕瓦 Sunny Pawar
戴夫帕托 Dev Patel
妮可基嫚 Nicole Kidman
大衛溫漢 David Wenham
魯妮瑪拉 Rooney Mara
延伸觀賞
《海底總動員2》等待13年的「半年之後」
《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羊不能吃、米不能吃,只有錢才可以吃?
《黑貓魯道夫》讓小孩愛上用功讀書的親子教育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