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去參加了劇集劇本創作獎頒獎典禮,現場創作入圍者與得獎者齊聚,在影集浪潮時代,可預見在場的他們都將可能是未來十年主導台灣影劇內容發展的「說故事的人」。文化部長李遠(小野)全程參與並聽完得獎者們上台發表感言後,也以身為編劇的過來人身份感性表示:「每個編劇內心都有個黑洞,我們透過編劇、自我療癒。」在場跟著他們一起激動和感動之餘,真切感受到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有辦這個獎,實在太好了。
民國 99 年開辦的「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今年正式更名為「劇集劇本創作獎」並邁向第 15 個年頭。2025 年第 15 屆劇集劇本創作獎首獎得獎作品分別為長集數作品《0號檔案》(楊念純)與短集數作品《如果我變隱形了》(張婉兒)分別獲得 120 萬元與 60 萬元獎金,深知台灣編劇待遇不夠好,這樣的獎金形同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年薪,著實滋養(長集數優等獎得獎作《鹿民1029》吳佩珍的得獎感言很真實:「寫劇本第一件最快樂的事就是你投出去的球,有人接到。第二就是有生活費:我下半年生活無虞了!」)。如今眼看 16 屆劇集劇本創作獎也在徵件當中,入圍獎勵金更從往年十萬元加碼成 16 萬及 20 萬!深感劇集劇本創作獎真是培育台灣編劇的一大沃土園地。
15 年來,該獎已培育了超過 20 件作品製播完成(不包含拍攝中、或處於開發階段作品),過往金鐘得獎作《麻醉風暴》、《噬罪者》,知名台劇《靈異街11號》、《生死接線員》與今年重磅跨國醫療劇《𝑻𝒉𝒆 𝑶𝒖𝒕𝒍𝒂𝒘 𝑫𝒐𝒄𝒕𝒐𝒓 化外之醫》等節目都是經過劇集劇本創作獎的培育而問世,不論是為台灣醫療劇拓展更多想像力或執行空間、在犯罪寫實劇加進扎實社會關懷議題,甚或是異業結合出觀賞性十足的台劇奇幻劇種,若非過往編劇們天馬行空的熱血故事一開始就能夠被接住、被眾多幫助的力量一起讓劇本種子發展為作品,我們現在也無法見證漸漸趨向多元的台劇生態。
我想起了小野在《編劇魂》一書曾說「當不切實際的想法被付諸行動,才真是浪漫。」但也聽過《華燈初上》導演連奕琦曾感嘆「台灣當然也拍得出《魷魚遊戲》,但問題是當這樣的劇本被寫出來以後,在台灣有沒有人敢拍?」每個將劇本故事付諸實踐、拍製成作品的過程都是一條天堂路,為了積極協助作品對接製作及市場,該獎也增辦了「劇本撰寫及作品促進工作坊」(簡稱劇本工作坊) 邀請業界已有豐富經驗之編劇、製作人,還有法律顧問、性平專家等講師,與參賽者一同分享創作與劇本撰寫技巧,同時也分享在製作上的實務與市場經驗;而「媒合會」則是引薦入圍作品給電視台及製作公司、增加參賽作品被執行拍製成品的實質機會。相關配套方方面面都是在為編劇營建進入產業的專屬快速道路,就看愛說故事的人們願不願意放手勇敢闖上一闖了。
台灣編劇地位要趕上「在韓國,編劇最大」的影視文化領航者位置,真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得見。當然台灣也有徐譽庭、呂蒔媛與杜政哲等名編劇之流存在,但看看徐譽庭從《我的男孩》到《不夠善良的我們》讓觀眾等了 7 年、呂蒔媛《與惡1》到《與惡2》讓我們等了 6 年……就是因為好劇多磨,所以台灣絕對需要更多更多的好編劇,被大家給看見。
長集數首獎《0號檔案》(作者|楊念純 X 插畫家|Manting嫚)
我們來看看,過往哪些優秀的編劇創作者,因「劇集劇本創作獎」而崛起:
▶第九屆劇集劇本創作獎佳作得獎作《化外之醫》原創編劇張世嫺,是今年張鈞甯所主演台劇《𝑻𝒉𝒆 𝑶𝒖𝒕𝒍𝒂𝒘 𝑫𝒐𝒄𝒕𝒐𝒓 化外之醫》的編劇。張世嫺原為護理師、當過民意代表助理,另寫過《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入圍過第58屆金鐘獎編劇獎、也寫過《地下弒》入圍過第43屆優良電影劇本獎。
▶《我的這一班》編劇之一,楊念純是今年長集數獎首獎作品《0號檔案》的 120 萬最高額獎金得獎者,也為第七屆獲得佳作作品《未來商城》後來所拍成台劇《預支未來》效力編劇工作。楊念純並以台劇《噬罪者》入圍第55屆金鐘獎編劇獎,當初《噬罪者》前身就是楊念純在第五屆劇集劇本創作獎的佳作作品《越界》所改編,《噬罪者》也是蔡淑臻人生第一座金鐘獎得獎角色作品(然後蔡淑臻又靠《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成為金鐘影后,這些編劇根本蔡淑臻貴人,大家可以一起當好朋友)。
▶第八屆佳作得獎作《靈異街11號》作者劉存菡,與張世嫺一樣擁有從事護理師職經歷,在看盡生死後也擅長以生死議題來講述吸引人的故事。劉存菡自《靈異街11號》後一路以來撰寫過的故事《大桔大利 闔家平安》、《台灣犯罪故事》之〈出軌〉以及《疫起》,部部擲地有聲,是位能寫出扣人心弦社會人文關懷劇情卻也不失劇情張力的具辨識度創作者。
▶以台劇《麻醉風暴》獲頒第 50 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編劇獎的黃建銘,是「劇集劇本創作獎」第四屆短集數「潛力獎」得獎作品(原名為《惡火追緝》)編劇。黃建銘作品尚有電影《狂徒》及HBO電視劇《第三佈局 塵沙惑》,顯見黃建銘致力於類型故事創作也緊抓住台灣在地氣味,是位企圖兼具地域性與國際競爭力的劇本作者。
▶首屆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得獎作品《沒有名字的甜點店》原作者林涵,在 15 年過後的現在,是一位身兼演員、編劇、導演、網紅、YouTuber 與「繁盛映畫」公司總監各種職位的幕前幕後影視創作者。
不論是過往的得獎者林涵、常勝得獎作者、新來參與創作獎的新銳作者,還是如今的文化部長李遠,或許他們都很適合為「劇集劇本創作獎」這個鼓勵挖掘人才的獎項與系列活動所能觸發的多元結果作總結,那就是未來有無限可能,你的故事有時也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
先寫出一個故事吧!誰知道故事真正成形是什麼樣子或什麼時候?誰又會知道未來你會變成一個怎樣的創作者?但是先寫出第一個故事就對了。
▶ 第 16 屆劇集劇本創作獎徵件中(連結在這裡)
本獎項辦理目的係為鼓勵愛好寫作人士從事戲劇劇集劇本之創作及類型之探討,發掘及培養編劇人才,豐富戲劇內涵,民國99年由行政院新聞局首屆辦理,文化部成立之後,民國101年起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續接辦理為增加劇本之轉製率及內容製作業者對劇本之接受度,評選基準中亦包含「可拍性」,期望參賽者在充分發揮創造力之餘亦能重視作品拍攝的可行性。
短集數首獎《如果我變隱形了》作者|張婉兒 X 插畫家|Manting嫚
PS、我在「15屆劇集劇本創作獎頒獎典禮」上所見所聞二三事:
之一,《暗戀對象加入了邪教該怎麼辦》胡雁婷、蔡雙羽
13個字的長片名可能有一種魔力?印象最深刻是短集數優等獎《暗戀對象加入了邪教該怎麼辦》,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一樣長,很酷,重點是片名意思都正中大家的興趣。得獎雙編劇胡雁婷、蔡雙羽互相扶持的情誼很美,得獎感言也很動人,聽了很想哭。希望《暗戀對象加入了邪教該怎麼辦》未來可以被拍成一部很讚的作品。
之二,《我家就住在棒球場的後面》張曉豪
11個字的長片名得獎作《我家就住在棒球場的後面》張曉豪其實是第四屆《業務員之死》和第五屆《征子》的連莊得獎編劇,但時隔十年沒得獎,感慨的他的致詞非常長,過程中數度提及自己當初沒參加頒獎典禮而「衰十年」,意外成為今年活動現場的自嘲笑點高潮。但張曉豪的得獎感言還是有很棒值得分享的地方:「在遭遇挫折的過程中,我都會想到有人問李安導演的一段話:『有人想請李安給產業人士說一些鼓勵的話,李安導演想了想、笑笑說,好像不需要鼓勵?因為會從事這個產業的人,就是因為他有理想、有熱情。一個有熱情,有夢想的人,他需要的是被引領,不是需要被鼓勵。』」共勉之。
之三,短集數首獎作品《如果我變隱形了》的婉兒
短集數首獎作品《如果我變隱形了》的張婉兒上台的致詞「初心」是準備得最充分,講述得清楚也有故事力,是情感和邏輯兼具的得獎感言 MVP。能夠認識這樣的朋友,覺得與有榮焉。
之四,主持人楊達敬
主持人楊達敬有時主持風格會過 high 玩瘋,但這次在15屆劇集劇本創作獎頒獎典禮這種半公開的小活動場合上,達敬真的表現太好,在我看來幾乎滿分。因為多數寫字的人都很 I ,但當天達敬 E 得恰如其分,讓場面熱鬧而不失溫馨,身為觀眾,我很享受看著達敬照顧評審與寫作者們互動的熱情和溫暖、也喜歡他處理狀況題時的禮貌不踰矩。能夠認識這樣的朋友,也是覺得與有榮焉。
之五,文化部長李遠
聽完得獎作者們的故事,文化部長李遠也作結分享到:「我曾經不斷的改行,讓我爸爸非常的痛苦,後來我做了一個他最不希望我做的工作,就是編劇。」小野一直是我心中的育兒與創作導師。面對爸爸/威權他老是叛逆,面對後輩/新銳他總是謙遜,我也希望自己永遠能夠擁有同樣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