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Twa-tiu-tiann)的歷史符碼
*本文精簡短版亦同步刊登於今日蘋果日報論壇*
(請點選此連結: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206/35622957 )
當日本警察進入戲院,打斷正在上演的北京與福佬話大亂鬥,我突然想起林正盛導演,葉金勝(葉天倫之父)編劇並監製的《天馬茶房》,鈕承澤飾演國民黨軍人帶領了整個部隊闖進了永樂座,舉起槍喊著「不准聚眾!」,誤開了一槍打中了林強飾演的阿進。在這之前,二二八事件的悲劇開始從【天馬茶房】向全臺蔓延。
《大稻埕》的故事背景,一樣是在大稻埕。只是這畢竟是一部賀歲的喜劇,當日本警察禁說方言的威嚇無效,阿蕊起身唱起《丟丟銅仔》,拒絕了1936年開始的皇民化運動,不正像是拒絕了國民黨政府「我要說國語,不說方言」的年代?
但如同二二八,在布坊、混亂的那一槍依然擊中了無辜的阿純與林坤元。
葉天倫的《大稻埕》,以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台(後來的昭和天皇),蔣渭水的臺灣文化協會請願為背景
(事實上,蔣請願的團體應為”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
因在台灣不被允許成立,於該年二月21日合法成立於東京,
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期街頭運動的背景應為東京,而非台灣。
至於,所謂蔣假歡迎真請願太子一事是否為真,在歷史上似乎有所爭議。)
,表面上是穿梭時空,實為藉日治年代諷國民政府年代,藉歷史諷今日。
蔣渭水在街上宣揚理念,日本警察想以他沒有申請而逮捕之,蔣一句「集會需要先申請嗎?」便讓警察啞口;在台北賓館的宴席中,蔣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爭執,認為太子來台應讓其見到台灣的原貌、真實的面孔,而非刻意懸掛日本國旗、淨空的街道和刻意的歡迎人群。但若他身處在今天的台灣,他的路邊演講依然會被三次舉牌後強制驅離,然後和導演楊雅喆一樣不知道被野放到哪裡?並且他也絕對會更訝異於太子來台的規格與警戒,遠遠不如2008年陳雲林來台。
而鴉片,則是《大稻埕》中最發人深省的譬喻:隋棠飾演的阿純從滿州來,台語說得不輪轉,喪夫喪子,自訴「回不了家,生不了根」,在吸食鴉片精神混沌之際,幻想死去孩子的身影。鴉片給她的是個回家的幻覺,但若一心想回,又如何能在此生根呢?或許她該戒了鴉片,就像誤認為國土是秋海棠的我們該忘了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才能真正看見自己的家?
再臆側導演與編劇多一些:片中日警以金條利誘豬頭師放火燒蔣渭水的醫院,但現今又有多少紅頂商人能拒絕中國所給的誘惑?與日本人做生意的富商林坤元,存有日本讓台灣經濟富裕的迷思,這迷思是另一種鴉片,就像台灣吸食的中國鴉片。
中國從世界最大工廠到世界最大市場,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後逐步成為經濟強權。對於台灣,從開放台商投資給予特殊待遇,到2010年簽訂ECFA後,中國旅客來台、農漁產品輸中、台灣電影不受配額限制…看似開放市場後的利多,卻無視經濟體大小的懸殊,與市場的過度集中。
起初,是低廉勞工的鴉片。後來,則是無視經濟體懸殊與市場過度集中,只求短期數字的鴉片。回顧過去三載,旅行社為了中國客削價競爭、農漁業中國商人以契作之名行砍價之實、電影仍受到電檢審查與實質院線的排擠。
鴉片善用則如同嗎啡,是能幫人的藥,但若濫用,則是毒。
一旦成癮了,需求大了,沒法子了,只好再開另一劑名為「服貿」的鴉片。但另一個貿易方向,在台灣,華為已成為電信業的重要設備商,搶購小米機成為台灣的一種風潮,淘寶網也成為網購選擇之一。但在中國呢?台灣不僅無法取得供中國市場,反而成為被中國經濟罷凌的對象之一。對中國的依賴,簡直像是病入膏肓。
蔣渭水:「我可以一個一個救,但是救不了所有的人,救得了永樂町,救不了全台灣。台灣要自治,不然會被當傻子。到底甚麼時候台灣人才要覺醒!」
蔣渭水對抗的從來不是日本的異族統治,而是威權,歧視,不公不義,與文化消滅。就像今天的公民運動,與黨派無關,那只是一種我們都該有的民主自治的普世價值。身為電影人的葉天倫,當然不如台灣眾多民主先進偉大,但他透過電影,或許能給觀眾一些提醒與警告,在心中留下些被資本沖昏頭而失去的台灣精神。
《大稻埕》運用豬哥亮特有的喜感鋪陳出一齣喜劇之餘,葉天倫透過他的台詞說出「我們要有自信,今天日本人不讓我們出頭沒關係,我們台灣人要團結一點,只要站在一起喊聲、就像世界在地震一樣」縱觀且鼓勵鬱悶中的台灣人。
同胞要團結,團結真有力,團結向前行。
天佑台灣。
影片年份:2013
出品國:Taiwan
出品:青睞影視
發行商:福斯、海鵬影業
語言:Chinese (Traditional)
導演:葉天倫
編劇:葉丹青
演員:豬哥亮、宥勝、簡嫚書、隋棠
片長:135分
上映日期:201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