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羅米修斯》後整整五年,《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再次又讓影迷們回到《異形》世界。雖然這次演員幾乎只能看麥可法斯賓達獨撐全場,新女戰士凱薩琳華特斯頓的角色似乎也沒有雷普莉那麼勇猛,不像上一集歐蜜瑞佩斯、莎莉賽隆的演技大比拼。但能在雷利史考特充滿宗教意涵的符號中看一部太空科幻恐怖片,在市面上一片只披著特效外衣的電影新片群的選擇當中,至少還有這一部片能讓大腦在觀影時運動運動。
或許是為了回應《異形》粉絲對於上一次《普羅米修斯》異形只出現在片尾一下下的抱怨,也或許是故事發展到此也應該要有多幾隻異形在大銀幕上活蹦亂跳才是,《異形:聖約》中異形出現的頻率比《普羅米修斯》多了許多。而《異形》令人害怕的奇觀異形卵、人類被抱面體襲擊、破胸體從人類身體爆出的經典場面也再次出現在大銀幕上。異形獵殺人類、人類追捕異形,雷利史考特導演用後半段的篇幅,很商業的滿足了粉絲與一般觀眾在娛樂上的需求。在現今擬真度一流的視覺特效和高畫質的加持之下,異形的造型更加恐怖駭人(但少了過去那種黏膩的噁心感,是故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何《魔鬼剋星》要在黏液上面大做文章),畫面上也更加敏捷流暢。雖回歸了科幻恐怖風格,但其實敘式結構上重複了1987年的《異形》,在艙艦的螢幕上追蹤異形的情境即是老梗之一,甚至也在《異星智慧》上被大大的致敬過了。而最後女主角與異形的對決,使用大型機具也與《異形2》近似。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個新導演重啟了《異形》系列,並對之前作品致敬,就像 J·J·亞柏拉罕拍《STAR WARS:原力覺醒》似的。因此要談論《異形:聖約》的價值,還是得回到導演雷利史考特近期越玩越凶的符號隱喻上。
《異形:聖約》上映前的釋出的「普羅米修斯號的倖存者」補足了與《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斷層,「最後的晚餐 」中則可以看到角色關係、個性,甚至也可能暗示片頭意外的兇手,但這都不在本片之中。而看似與主要劇情無關的電影開頭:生化人大衛甦醒(被開機)後與創造者彼得偉倫的對話,卻用「聖母與聖嬰」的畫作、大衛像、彈奏華格納的【諸神進入瓦哈拉】,幾乎直白的預告了大衛的自我認知與後續作為的理由,也劇透了後續的故事發展,但說真的:這真的很難在觀影的第一時間看透。大家都知道雷利史考特除了片子拍得好,更是博學多聞,舉凡歷史、宗教、科技、歐洲神話故事大概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看似輕描淡寫的台詞、背景甚至是配樂設定,都能被加以解讀、進一步覆蓋劇情成為電影中主要的作者論述。但雷爺爺大概是高估了觀眾的學養,太過任意在電影裡放置符碼,影痴們的大腦疲於奔命尋找連結而變得無暇享受影片,一般觀眾們則是不知所以直接跳過。加上片長限制或是宣傳手段,許多線索補足又得依賴被刪減的片段,讓忠實粉絲仿若拼圖遊戲般的探求導演的深意,看完電影立馬期待出光碟時有附加更多支線敘述與花絮影片。
另外,對於上集《普羅米修斯》留下來的,到底「工程師」(人類造物主)為何要毀滅人類的疑問,在《異形:聖約》裡「工程師」看起來是全滅的狀況下,感覺似乎難再得到解答,這問題或恐將會成為一大懸念。儘管雷爺爺在某個訪談有證實過了影迷們的臆測,但那畢竟不是在電影之中阿!雷爺爺畢竟也79歲了,所以無論票房如何,還是希望下一集快點出啊!(據悉:下一部《異形:覺醒》時間點在《異形:聖約》之前,然後要另外兩部才會接續到《異形》。)
導演: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
編劇:
約翰洛根 John Logan
但丁哈柏 Dante Harper
傑克‧帕格倫 Jack Paglen
演員:
麥克法斯賓達 Michael Fassbender
凱薩琳華特斯頓 Katherine Waterston
詹姆斯法蘭科 James Franco
歐蜜瑞佩斯 Noomi Rapace
蓋皮爾斯 Guy Pearce
比利克魯德普 Billy Crudup
延伸觀賞
《絕地救援》宇宙大丟包:最熱鬧的一次單人太空旅行
《怪物》妙手回春的進階是起死回生?!
《來自星星的傻瓜》電影可以是社會教育的至寶利器
《史帝夫賈伯斯》造神不知鬼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