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瓦城》是趙德胤導演從影以來最完熟的電影作品,有人將之愛情鋪陳與結局都看做《冰毒》的再進化版,社會文化獵奇感依舊、吳可熙角色完整說服力強、柯震東在片尾大爆發加分,無疑是在2016年入圍的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年度強悍華語片。
2011《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說男孩愛上女孩的青春叫做幼稚鬼大笨蛋,2015《我的少女時代》說女孩愛上男孩的青春叫做膽小鬼林真心,而當我們以為青春電影再也端不出什麼關於感情與成長的感人好菜之時,2016,有如雲隙光乍現在被越描越黑的青春片雲海中,陳可辛監製與曾志偉之子曾國祥導演告訴我們:女孩愛上女孩的青春叫做《七月與安生》。
一般青少年要釐清自身性向、對自己誠實很容易,但要不要讓家庭或社會知道自己性向的秘密?這件事永遠都難。《初戀上女孩》First Girl I Loved 描述兩女一男的初戀感情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永恆大道理,即誠實是成長的開始。
《喊.山》的第一幕,美得讓我有些不舒服。或許這是導演領人決定對她入戲(或保持距離)的詭計,一個農村裡,一個瘸子擁有一個年輕美麗的老婆和兩個娃兒,卻又待她們不好,這設定一開始就讓人揪心。
2016年金馬影展有一部挺文青的泰國片叫做《停格的約定》Snap แค่...ได้คิดถึง,電影敘述泰國網美小公主因為要參加中學同學的婚禮,回到家鄉「度假」,並與心中的初戀男同學再度見面。
一看完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半場無戰事)時,我在戲院出口捕獲李幼鸚鵡鵪鶉老師,投其所好問他有關色情的問題:「老師,如果當初的《色˙戒》用3D4K120格拍,會不會太有臨場感、如同現場作愛?」會這樣問,實在是因為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時,我覺得自己好像附身在比利林恩身上、並真的動手殺了一個人。
看完導演黃惠偵的《日常對話》,我驚為天人,並慢半拍地在片尾字幕上驚見夢幻陣容,包括監製侯孝賢、剪輯顧問雷震卿、配樂林強以及顏蘭權擔任攝影協力等等。我自問「黃惠偵是否是女版楊力州?」因為不明白她怎能如此抓提出剪不斷理還亂的,從台灣社會到台灣家庭甚至是個人心境上的所有疙瘩?並把疙瘩吹拂安撫成一塊挺美的陳皮痂。忍不住約訪了導演,見到她本人我才知,除了她與人互動時所呈現出來的氣韻一如楊力州導演那般溫暖而謙...
鍾孟宏導演一反他慣用的從芝加哥學來較為抽離且不帶感情的說故事方式,在《一路順風》企圖展現幽默的一面,反而讓人看見他嚴肅到骨子裡卻還是想緩和場面的尷尬局面,是故全片呈現了一種違和感,老是慢半拍的搞笑橋段常常看得我是扯動嘴角了,但不知該不該笑?
再進電影院看了一次桂綸鎂與陸弈靜所主演、旅法導演郭承衢執導《德布西森林》,散場時有兩個稍微遲到的女孩問我前面究竟演了什麼,她們是否是因為遲到了五分鐘所以看不懂?我回答說不是。但我忘記安慰她們:就算是看不懂,也沒有關係的。
才剛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林雪)與最佳改編劇本(火火、賀鑫、譚廣源)的香港電影《老笠》搶先在10/22於高雄電影節登場播映,導演火火曾表示創作意圖是想為近年香港苦悶社會爆爆氣,但這片又不純然專為港人服務而已,至少台人如我也是看得笑得花枝亂顫,其港式黑色喜劇劇本即便三級部分不全然讓人喜歡(或說舒服),但其電影形式呈現出來儼然一副昆汀塔倫提諾的《八惡人》加上凱文史密斯的《瘋狂店員》的華語片版本的樣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