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2008當年金融海嘯、造成全台高達近六萬人被迫放無薪假的歷史事件,如果被拍成電影,電影會好看嗎?今年有部韓國片《分秒幣爭》跟你證明:會。並不是說《分秒幣爭》等於韓國版的2008金融海嘯電影,事實上這部片的歷史背景發生在距今21年前的1997年,當時與台灣、香港和新加坡並列為亞洲四小龍的南韓,全國瀰漫在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喜悅當中,不想卻迎來亞洲金融風暴,國家在一週之內面臨破產。《分秒幣爭》拍出了在那幾天之內,政府部門和外部人民應對此危機的措施,基本上也可說本片是韓版《大賣空》。
看過了《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軍艦島》、《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華麗的假期》或是《北風》的人就知道,韓國電影在批判社會歷史甚至是政府的火力超強,完全沒在怕,而且總能在讓人認識韓國歷史之餘,將史實稍做改編調整並以充滿人性的劇情來幫助觀眾入戲和激發情緒,此舉或許會讓電影產生不符史實的疑慮產生,但根據歷史翻拍的電影本來就具有不符事實的免責權,只要它能作為引人感興趣並在看片後會動手去查真相版本究竟為何的楔子那也就非常足夠。重點是電影有沒有幫你上一堂有趣的歷史課?至今已有太多韓片給出肯定的答案。
金融電影有時總會拍得艱澀難懂又難嚼,但《分秒幣爭》意外地簡明易懂:劇情圍繞在金憓秀所飾演的韓國銀行貨幣政策經理韓詩賢與劉亞仁飾演的一般財經顧問尹正學身上,一個在公家單位、另一個是在民間,兩人同時發現了國家即將破產的事實。而這兩個人的應對策略完全不同:女人戮力想要力挽狂瀾、而男人則賭上身家要「對賭國家會輸」!韓國青龍獎影帝劉亞仁的演技早已毋庸置疑,佩服他演得好之餘,身為女性觀眾的我不免一直被金憓秀所飾演的女性主管角色拉扯情緒:這女人即便能力好、有洞見,卻只能在父權體系中不斷的被輕視和被忽略,任由能耐較差甚至另有心機的男性政客玩弄國策。女性議題在《分秒幣爭》中幾乎是被放大到了極致,但也只能顯得女性在韓國地位的可悲:不論妳的研究結果再棒,在兩性戰爭之中妳就是會被蔑視並使喚去「沖咖啡」,不論妳的經濟策略再對,在兩性戰爭之中妳就是會被沙文所抹滅。但韓國女人的堅韌也由此顯現:就算這個社會再怎麼不公平,她還是永遠堅守可以站的崗位或一席之地,等待機會。
除了以女性視角透露父權韓國陋習之外,劉亞仁的戲份中讓我最驚異的並不是他那融合了《大賣空》克里斯汀貝爾、史提夫卡爾和布萊德彼特角色的綜合個性角色,而是他把「韓國人年紀輩份為大」的泡菜思維演得淋漓盡致:之前看過宋讚養 송찬양 說韓國初見面先問年紀用以落實長幼尊卑文化還半信半疑,結果《分秒幣爭》電影中劉亞仁問完自己業主年紀後一掌就往「老闆」頭上打下去整個說服了我,原來年紀大的人可以唱秋成這樣!
《分秒幣爭》 在男女主角的角色刻畫的細膩之餘,更透過一個民間中小企業老闆的處境用以解釋錯誤的國策是如何戕害人民至深!敘事節奏順暢且疏落有致,幾組典型的人馬(政府、銀行、老百姓)遭遇對比就達到了具體而微的全觀性論述,簡明易懂到不可思議。《分秒幣爭》的劇本是個將艱澀專業理論化繁為簡到極致的好案例,也是企圖想要拍攝困難題材的編劇和導演的一部好教材。
導演:崔國熙
編劇:嚴聖民
演員:
金憓秀
劉亞仁
許峻豪
趙宇鎮
文森卡索 Vincent Cass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