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 美國電影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成長電影《腦筋急轉彎》續集《腦筋急轉彎2》一樣以主人翁萊莉的腦內小劇場為舞台,樂樂、憂憂、怒怒與厭厭等角色負責演繹她的情緒。而這一次,青少女進入叛逆期,控制台擴增、新角色也上場:阿焦、阿慕、阿羞、阿廢、念舊嬤… 除了念舊嬤之外,這些專屬於少男少女的情緒並非不會出現在大人腦子裡,但他們在十幾歲的孩子身上就是會特別活躍。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尤其畢業在即,竄出了焦慮的角色「阿焦」掌控全局,一心一意認為唯有端出好表現,萊莉才能在人生的下一階段順風順水。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腦筋急轉彎2》把青春期與進到新環境後、人人都有過的言不由衷與不認識自己言行舉止的生命經驗做出完美詮釋,雖然把情緒不穩的失控現場推給內分泌是有點偽科學,但關於這種「腦子裡突然哪根筋不對」而引發的的情緒災難現場,還有什麼比《腦筋急轉彎2》能做出更可愛的解釋?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腦筋急轉彎》與《腦筋急轉彎2》彼此呼應,都是樂樂想以一個好女孩形象來顧全大局,第一集是小小女孩想要照顧家庭島不倒、隱忍自己而終至情緒崩潰的事發現場;第二集則是(再度)被流放到潛意識世界的樂樂,大海撈針也要找回善良樂觀的核心精神,以保證萊莉身為一個好人的基礎人格不變,成長成一個很棒的人。而這確實是重要的。只是這種人前完美的人設,難道真的是人生唯一的正解?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如果可以,每個人都想要當好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生命價值信念。但偏偏好人難當。事實上,很少人可以一生從頭正向到尾,一路順遂。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如果在第一集《腦筋急轉彎》的萊莉不會因展現出憂憂的傷感情緒而不被愛,那麼《腦筋急轉彎2》的萊莉失控自然也可預期,畢竟是在犯錯的專屬年紀。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腦筋急轉彎2》的萊莉所追求與趨向的A型人格,你我都很熟悉;而樂樂在低谷與絕境中堅持一味地樂觀正向其實也是太勉強了。君不見現實生活檯面上,越來越多以無限正能量名人著稱,卻被挖掘出黑暗面向、頻頻出事?管他是主動的自我要求完美或者是被動的的社會性驅策,完全而單一的樂觀進取個性無論如何都太違背人性了。「腦筋急轉彎」系列最勇敢之處就是代替美國人承認這一點。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新情緒角色之間的站隊與競爭亦影射了屁孩們的幼稚人際關係,明明是一家人卻又鬧不合,這種看似精神分裂的腦內戰爭其實就是自我和解的磨合過程之必須,與《工作細胞》的生理性平衡遙遙呼應。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腦筋急轉彎》以西醫思維,將各種情緒純粹提取而出、分科別類,又讓大夥兒在中醫循環論的場域內接力共舞。鬧情緒是不是病?輕重差異、耗時長短、續航與否⋯⋯都是需要適度切換舒緩而已。不可諱言焦焦的存在與它的「極度發揮」或會造成嚴重的執著強迫症,無所謂好或壞,更多的只是成敗論英雄的結果論在定義。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以個人內在的混屯小宇宙,往外在世界觀想,其實都是難以單純被邏輯爬梳就能理解,在這個裡外都是宇宙大爆炸的瘋狂時代,《腦筋急轉彎2》繼續可愛,且電影陪伴著那些 10 年以來的小小萊莉們長大成青春期萊莉,這才是Z世代末班車的共同成長記憶:他們的世界很複雜,很迷人 —— 當然我們在青春期的情緒回憶也很棒,現在來與過去自己也搞不懂的自己和解,還是來得及。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

本文授權於《腦筋急轉彎2》影評:還是來得及承認「當時自己內心宇宙大爆炸」!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