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新銳導演瓦塔那蓬萊蘇旺猜 Wattanapume Laisuwanchai 帶著處女長片《當光影不再》Phantom of Illumination來到2017台北電影節,記錄了曼谷的最後一間膠捲電影院歇業前後時光。影片除了散發著濃濃東南亞風情以外,拍攝老舊戲院的攝影視角多情且極具美感的風格,把電影前半段釀成一本頹圮並具質精文青風的寫真集,彷彿凍結了膠捲戲院所曾帶給觀眾的古早魔幻時光。
《當光影不再》拍片緣起於1988年出生的年輕導演瓦塔那蓬有鑑於自己身為見證電影從膠捲轉變為數位播映的影迷世代,遂自願前往老舊戲院將電影院的歇業事件拍攝記錄下來,為數三年多的影片製作歷程中,一直拍到第二年才確認將本片男主角當作敘事主軸,藉由膠捲放映師的二十年放映工作心路歷程的自語自述,彷若化身成為膠捲放映機的擬人自白,講出膠捲電影院在人間的最後告白。然而最玄幻的還是,電影的結局並非由導演所主導,而是片中主角的生命歷程導向、以及導演在20多種剪接版本中最終決選出來的前衛實驗性動態影音收尾。
除了刻畫「老電影院的收場」這份全世界共同母題之外,瓦塔那蓬更在電影後半段跟拍了男主角回鄉(東北部,靠近柬埔寨、寮國一帶)之後的退休生活,此間將紀錄片觀眾帶往泰國東北部瀏覽男主角的家鄉景色,關於橡膠樹園、鄉下家庭生活以及火葬撿骨等風土人文習俗影像紀錄也都一併成為了《當光影不再》所封存下來的特色泰片時刻。然而最特別的是這一部紀錄曼谷的最後一間膠捲電影院的灰飛煙滅瞬間電影,運用了多元影像敘事語彙與剪輯,將基層電影從業人員的「電影人生」、隨膠片電影而起又隨膠片電影而隕的戲夢人生空靈感發揮到極致,層次直逼阿比查邦與蔡明亮,瓦塔那蓬萊蘇旺猜Wattanapume Laisuwanchai絕對是世界影壇中最值得關注的泰國新銳導演。
後記:
在今年台北電影節期間,共有三部以泰國為主場景的電影放映,分別為《當光影不再》、《親愛的大笨象》以及《曼谷不羈夜》,三部片皆對泰國城鄉差距議題有所關注。有趣的是,除了《當光影不再》導演為華裔泰國人瓦塔那蓬之外,《親愛的大笨象》的導演是來自新加坡的華裔女導演陳敬音(全片主創只有四位新加坡人,其餘約用了60位的泰國電影工作者)。而《曼谷不羈夜》導演則為日本導演富田克也。在《親愛的大笨象》中,描述了一位中年建築師在年輕時期所設計的大樓面臨拆毀之命運,而《當光影不再》中更有電影院被拆毀的實體影化畫面,彼此冥冥中似有所呼應(電影中也都有角色死亡被和尚祝禱之畫面)。在電影製作不再侷限於單一國家之內的國際化潮流中,光是從北影今年泰國電影的三部選映片單中,似乎就能看出各種跨國拍片的可能性。
延伸觀賞
停格的約定:網美的戀愛與IG生活
戀愛疹療中:血尿的半自傳電影
一日戀人:愛情永遠美好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