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金馬影展] 新海誠 接觸全記錄

新海誠 – 2011金馬影展接觸記錄(問答,講座) 

  

一開始,我是因為太喜歡《她與她的貓》;而後來,是因為新海誠的名氣已經太大。所以這一次金馬影展,在選片上,一定要選的其中一部片,就是新海誠導演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何況映後還有座談!)電影看完了、座談講座參加過了,我的感想是:幸好有參與這幾場活動,這次的期待,完全值得(不論是動畫、還是講座,都很有收穫)。

新海誠事隔四年,再來台灣,看到全場滿座電影院的地步,粉絲多到讓他又驚又喜,但導演真的太客氣了,如果他是在台灣的動漫展的期間來台,就會體會到什麼才是叫做『真正的人多』吧?!XD而關於動畫電影《追逐繁星的孩子》,容我日後再敘,因為導演的座談惠我良多,先分享這個吧。

 

11/07映後座談 

融合了傳統手繪動畫的溫暖美感與創新的光影表現技術,新海誠的動畫常讓人看著看著,會產生以為動畫在發光的錯覺,意境如夢似幻、剔透入心,尤其這一次即將在台灣122號上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探討面對生死的議題,溫柔感人、答案更是囊括了很多的面向與可能性,沒有對錯,只有包容。在場觀眾忍不住問他對於這種關於生死哲學的思維是在怎樣的情況之下想到的?新海誠回答得非常妙:這種相關的思考,對他來說,就像每天要照三餐吃飯、走在路上就會想看妹一樣,一直在想、也一直在做:是很自然的事情。(畢竟導演可是文學系出身的啊~)

新海誠二十多歲左右的夢想,是想要獨力做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的東西、而不是只在電玩公司作前導動畫。後來《星之聲》被完成了,當初的夢想,算是達成。現在的自己反而沒啥特定的夢想(如果可以的話,他很想說現在的夢想是『世界和平』,不過這實在太難了,自己無法完成),人的心是會成長、改變的,311地震讓他思考了不少,但可以肯定的是,雖然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並不多,但是作動畫這件事情如果可以感動到誰、安慰到誰,那麼他就覺得自己是值得繼續做下去的。


(她與她的貓 /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現場來了一位北京的觀眾,直接跟新海誠說:「人說你是宮崎駿的接班人、但宮崎駿自己又想培養自己的兒子宮崎吾朗作為接班人…我覺得宮崎吾朗跟你根本不能比!你的想法是?」(對於這個問題,我是覺得有點反感啦:一來宮崎吾朗跟新海誠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各自大有其價值,根本不用放在一起被比較或者說該有人『輸掉』;二來我覺得這是當天最無聊的一個問題,顯現出的只是提問者有好大喜功、愛被注目的特質罷了。其他在場的觀眾問的問題,沒若此腥羶、但反而比較有深度。)

不過幸好,新海誠回答的既優雅、又漂亮!

新海誠:『我覺得自己完全比不上宮崎駿,他是真正的天才;但是大家把我說成「宮崎駿的接班人」這件事,我把它當做正面的力量,鞭策我、提醒我要更努力讓自己進步,也讓我期許自己,希望自己可以進步到不愧對這樣的名聲的地步。』 

座談當場,新海誠還說『我看大家的反應、怎麼覺得大家好像都聽得懂日語似的?』(XD)的確,當導演一面侃侃而談的時候,在場民眾似乎都是不等翻譯講話、就在比賽誰先聽懂,然後導演一講完、都還沒有翻譯出來觀眾就在笑場的。(在場觀眾甚至還會指正翻譯小姐的動漫專業用語不夠精確^^;,幸好翻譯小姐人也挺nice的~)

除了以上的補充之外、我就不再多講,因為金馬影展工作團隊針對這一次的講座也有詳細的報導:「新宮崎駿新海誠導演講堂全紀錄」(不過文章好像只有寄給金馬影展有登入的會員、並沒有放在官方網站上面Orz),全文我有轉貼在本頁的最下面作分享(若有不妥請告知、我可以移除掉)。

另,影展單位有拍下講堂開場與簽名小片段影片 

 

11/08秘技講座 

隔天,我依舊穿梭於金馬影展,在微風國賓看完《黑馬馬力夯》的我,無意間、竟然在不知情的狀況之下,堵到了金馬影展臨時加開的新海誠導演講堂!二話不說、我馬上就進場!這個『專業講堂』分享的是「如何用一台MacBook Air做出精彩效果,現場並將實際操作示範」,對於靠PhotoShop畫出超美動畫這件神蹟終於得以揭密,身為PhotoShop愛用者的我當然是超興奮的!

 

時間:11/8(二)14:00~15:00 地點:微風國賓二廳 主講者:新海誠

主持:北藝大史明輝教授 對象:動畫相關科系師生及業界從業人員

大綱:

1. 如何使用Photoshop做背景

2. 如何用Photoshop畫雲

3. 如何使用後製軟體製作特效

4. 介紹導演使用的Photoshop專用筆和筆刷(新海誠團隊的秘密武器!)

   

一開始,新海誠導演有提到自己的百人公司,其規模跟宮崎駿先生的規模根本沒得比(真的是位謙卑的人,這樣的人,還特地在台灣跟大家分享他成功的秘訣功夫,新海誠的心,實在很寬)。

   

動畫製作流程: 

前置作業:故事劇本、背景攝影工作以及相關資料的準備等等

開工:強調以鉛筆和色筆來畫分鏡表,作為動畫實踐的第一步,在這裡還都是處於手繪階段。

 

關鍵影格製作:畫出重點影格(背景),如此就可以讓人物動畫部分開始分工去搭配而進行畫畫工作。背景部分,簡單則一天一人畫出五六張、難則一兩個禮拜才畫出一張(一秒最多需要24張),而原則上,公司希望每個人一天都有一張畫的基本產量。

漫長的製作:根據各格關鍵影格,分別去做出延伸的動畫填補,是必要的耗時工作。(以《追逐繁星的孩子》為例,全電影共有1600顆鏡頭、這些背景都要畫出來並且再加上動畫,是個很大的工程。)

  

 

後製特效:AfterEffect來做作後的光影感處理,run出後若ok,則動畫部分完成。

  

 

音樂:以《追逐繁星的孩子》為例,全片共有40首旋律。故事裡的每個人物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旋律,在出場的時候、或者是被提及、被想念的時候,旋律的搭配出現,對於故事情感與氣氛的連結是很重要的。

聲優:以《追逐繁星的孩子》為例。新海誠導演播放了好幾段當初來interview女主角明日菜的聲優Demo,非常有趣!同一句的台詞,被用各種聲音、各種表達方式說出來,聽得我是一直想笑啊!~(後來導演所選擇的聲優是金元壽子,她是配音經驗不多、講起來總有點緊張感卻又輕柔的的少女聲音,導演認為這就是明日菜的個性特質)

 

雖然後來,沒有看見導演使用的Photoshop專用筆和筆刷是長怎樣的?有點小小的遺憾,不過整體而言,算是可以很清楚了解「新海誠式動畫是如何完整被製作」的一堂課程。

又,因為整堂課,導演常用最新動畫《追逐繁星的孩子》為例,所以很多沒看過動畫的人在不小心之中、就遭導演爆雷而倒地!是導演自己爆的雷,誰還能說什麼呢?(攤手)。不畏《追逐繁星的孩子》還沒上映就以此為教材與莘莘學子分享,新海誠導演,讓我感覺到他不僅只是一個從故事靈魂到動畫製作甚至是後製、包山包海什麼都涉獵的導演而已,對於教育與傳承,他也是很有想法、很有行動力的。

 

導演講堂結語:

2002年,新海誠畫《星之聲》,是為了要獻給一名他喜歡的女生。『《星之聲》是要給她的情書。』新海誠這麼說。他還說,後來,他和那個女生還是分手了。但是動畫卻成功了,開啟他人生的另外一條路途。於是他很相信:為了某個人而製作動畫,是動畫成立的先決。

  
(星之聲)

 

從來沒有學過畫畫、也沒念過美術相關科系,新海誠認為,想要畫動畫的人,要先想的,是「為誰而畫?」、「畫什麼內容?」,然後,才是去學要完成作品所需要的技術。這講法,很像是要你『先想出故事的「靈魂」、然後再想辦法去生出故事的「身體」』……怎麼好像是《追逐繁星的孩子》的片末,「老師找到愛人的靈魂之後就想拿別人的身體來裝靈魂」有異曲同義啊(驚!)……(sorry爆雷了)

講課過程之中,當導演不斷地切割畫面、以分鏡表說明各個影格所存在的秒數與接場的畫面等等「導演的條理」的話語時,不斷地在做算計,算計到你很難感覺出他就是畫出這麼唯美又男女通吃的浪漫動畫的導演。不過就是在這樣分秒精準調控的計算之下、動畫因此真的切時地感動你了。就是因為這樣,新海誠才會這麼特別吧。

   

 

 

以下為轉貼:

「新宮崎駿新海誠導演講堂全紀錄」(轉貼自金馬影展官方發信文)

金馬獨家新海誠導演講座果然吸引了大批的粉絲,除了場內原本欣賞《追逐繁星的孩子》的觀眾,場外的排隊人龍更是一路蜿蜒到了二樓,大家都十分興奮能夠和導演面對面,甚至有人遠從對岸渡海來台就是為了要見導演一面!影廳裡座無虛席的觀眾也讓導演終於真正感受到了他在台灣的高人氣,欣喜地直呼不敢相信!

貼心的新海誠導演在一開始就先向大家闡述最新作品《追逐繁星的孩子》的創作概念,他笑說好像有很多主題塞在這兩個小時裡面,但其實故事很簡單,就是主角明日菜從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然後再從那個世界回來就這樣。不過導演強調,事實上這樣的故事是從古流傳至今的,例如日本古事紀的伊岐那邪和伊岐那美,或者是浦島太郎的故事,還有希臘神話中的奧菲斯,甚至大師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都是相同的故事原型。在這樣的架構下,他想藉由喪妻的森崎老師詢問說我們對死亡只能夠逆來順受嗎,只能接受死亡是不是太哀傷了一點呢?除了對死亡與離別的叩問外,同時導演也由主角明日菜的成長表達了人們無論去了多麼遙遠的地方,自己原來的所在才是最重要的,就例如我們畢業後從家裡來到像台北這樣的大城市工作,才會明瞭家裡的溫暖;而也唯有自遠方回來之後,才會在最後發現原先沒有的美好。

此外,這部影片最初的發想源自於導演小時候閱讀過的一本童書,由知名兒童作家乙骨淑子所著的〈金字塔的帽子,再見!〉,書中的角色也是到達另一個世界去冒險,裡面許多的悲歡離合讓當時年僅十歲的他認識了許多事情。新海誠導演也幽默提到他的童年其實就是個跟現在一樣平凡樸實的小孩;功課不太好、運動不太行、朋友不太多,也和明日菜同樣愛聽收音機。

新海誠導演影片的主題似乎總是在訴說苦澀的別離,對此他笑道他的故事都是一些不是太順利的戀愛關係,本來是要讓觀眾獲得元氣的,但好像看完之後反而會沒甚麼精神。導演說他是希望看完他的作品能夠給予頹喪的觀眾勇氣,讓未得到盼望的人獲得笑容。

「背景神」是動畫迷對新海誠導演的一個美稱,對此導演仍是維持著一貫謙虛的態度,笑說有人曾經說:他的片只要有背景就夠了!所以這表示他在其他方面還需要更加努力,但因為好的地方才會被稱讚,所以他也會繼續保留美輪美奐的旖麗背景。也有很多人拿新海誠導演與動畫大師宮崎駿作比較,並稱讚他為「新宮崎駿」,對這樣的讚揚,導演表示他很高興能夠被人這樣子講,但是他覺得宮崎駿導演是個真正的天才,他還沒有辦法比得上,但是他會繼續努力,直到有同樣力度的作品出現。

關於已經蔚為潮流的3D技術,新海誠導演表示這在現在是個趨勢沒錯,但在日本不是,吉卜力也不是,他們都是先用鉛筆作畫,再輸入電腦去上色等等,他自己很喜愛手繪人物呈現出的童畫風格,所以他會繼續堅持下去。不過導演也認為,只要是好的作品,不論是2D還是3D都無所謂。

因為自身除了監督一職外,新海誠導演總是身兼其他如作畫、演出等職責,觀眾們也很好奇導演是如何分配這麼多的工作項目。對此,新海誠導演笑說他其實很不會分配時間,不過現在已經不是由他一個人自己來幹,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底下有一百個員工在幫忙,他們都是賭上了自己兩年的時光和他一起創作,所以他現在有了更大的責任,在工作上他會集中精神、全力以赴。

大家對於新海誠導演的創作元素與來由也很有興趣,其實那些如夢似幻的絢爛背景都是來自導演鄉下老家的自然景色,這次的地底世界也不例外。而在作品中屢次出現的貓咪則是他最喜愛的動物,他小時候在鄉下就有養貓,導演還笑說貓也教會了他許多東西,像是做甚麼事都不要慌張、想睡覺就去睡覺吧!鐵道是另一項新海誠作品的印記,他提到在讀高中時都是坐電車上下學,在車上吃便當、念書、喜歡上常常遇到的女生等等。就是因為這些事物都充滿了他的回憶,所以導演才會不斷地將其放入作品之中。

對於未來的夢想新海誠導演笑說沒有甚麼概念,他小時候想當一名太空人,中學時期到大學都沒有甚麼特別的夢想。二十幾歲時的他在一家電玩公司工作,但他並不想只做遊戲,他想要做個自己的東西出來,於是這才有了《星之聲》,然後就這麼一路走了過來,導演說這樣看起來他二十幾歲時的夢想似乎已經實現了。然而在製作《追逐繁星的孩子》的過程時遇上了311日本大地震,一度讓他質疑起作動畫是否是必要的,因為動畫只是種娛樂,並不像食衣住行那般必備重要。但是他也發現像是動畫、漫畫、小說雖然只能夠帶給人們一時的慰藉,但這已經值得了,因此他會繼續的創作下去。導演也提到了下一部作品將會是主人公離開鄉下,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講座結束後,新海誠導演頑皮地拿起相機要幫全場的觀眾拍張照,大家紛紛高高舉起待會兒要讓導演簽名的東西,在笑聲中結束了這場難得的講座,期待下次親切風趣的新海誠導演帶著最新作品來台與觀眾們再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