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 焦點影人 金馬獎|金馬影展 電影專題

《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年少日記》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的香港導演卓亦謙,在頒獎典禮前夕便早一步憑同片獲得金馬「觀眾票選獎」。該獎是由金馬執委會所舉辦、讓數百名台灣影迷看完五部「最佳劇情長片獎」入圍電影後所投票選出的結果。面對影迷的力挺支持,卓亦謙感性表示「讓我相信電影是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一種語言」。

《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得到觀眾票選獎那個當下,我突然想起來,我小時候看過兩部電影,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力,那是《鐘樓怪人》和《心靈捕手》。這兩部電影都不是港片,但還是深深打動了身為香港觀眾的我、震撼到我。所以電影真的是世界共通語言。」至於連台灣人都看得懂《年少日記》,找得情感共鳴,確實讓他非常驚喜。卓亦謙笑說小時候看《心靈捕手》時哭到不行,看《鐘樓怪人》也被電影拍聖母院的方式給震懾。當然他是在長大以後才發現是《鐘樓怪人》用的是「一鏡到底」的技術,於是更加信仰了影像語言與電影感的魔法。

《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年少日記》能夠受到這麼多觀眾喜愛,一切都是超乎卓亦謙的想像。卓亦謙坦言:「我寫下《年少日記》這故事的時候,滿腦子只想著香港香港香港… 不要說從沒考慮過香港之外的觀眾接受度了,當時我甚至覺得:大概香港觀眾也不太會想要看《年少日記》吧。因為電影是沈重的,這個社會事件的題目一出來,可能就已經會把觀眾都嚇跑了。畢竟香港是一個高壓社會,大家工時都很長,收工後這麼累,不是直接去睡覺,要不然看電影也會選擇看漫威這種有娛樂性的片吧?為什麼要去看《年少日記》?」

《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卓亦謙在金馬影展期間,幾次出席活動場合都帶上滿滿的真誠,自省力與感性感染力都高,滿滿淨化心靈能耐,是個作品與創作者可以畫上等號的那樣圖文相符的程度。或許能得到金馬獎,也不過是人品大爆發的必然結果而已。

《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電影《年少日記》描述的是一對兄弟「鄭有傑」和「鄭有俊」的童年記憶、以及倖存者長大後的不斷反省生活。台灣也有個知名影人叫做鄭有傑,卓亦謙聞言笑說:「我也認識鄭有傑」這個台灣導演,我一直覺得他的名字,在廣東話發音聽來是很好聽的。不過我寫《年少日記》劇本的時候,是先有弟弟的名字鄭有俊來的。」

《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卓亦謙導演更透露自己為劇本角色取名字的偏好,是來自於卓亦謙個人生命因緣際會裡所遇到的每個真實人物:「電影裡面,每個被叫出來的名字都真有其人,我很喜歡放名字的彩蛋在電影裡面,像是鄭有俊是我同學,我們兩個在學校時都是盧鎮業的「組兒子」(直屬學弟),而『鄭sir』這個稱呼,是我中學同學的綽號。還有電影裡,老師在最後跟每個同學道別的時候,他叫出來兩位女同學的名字,就是來自電影攝影師跟燈光師的女兒。」此話一出,連身旁的周漢寧與黃梓樂(片中演員)都感到驚喜!

《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曾在影展期間表達過「喜歡《富都青年》吳慷仁」的卓亦謙導演,本身其實有些弱聽的狀況,卓亦謙導演也不吝分享,該症狀來自於他出生時曾生過一場大病:「聽說我當時喉嚨與食道是黏在一起的,情況嚴重到需要使用呼吸器才能活著。醫生也幫我做了一個手術,背部有留下一道很長的傷口。成長過程中,有一次傷口發炎,需要使用很強的藥物治療來幫我保命,而藥物的副作用,就是會影響到聽覺,以至於我現在是弱聽的。」

周漢寧與黃梓樂也是第一次聽到導演的這段故事。正當大家還處於驚異與遺憾的情緒、來不及給出反應的時候,反而是卓亦謙導演自己用溫暖的結語安慰大家:「所以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年少日記》12/8起全台上映。

(攝影:白宸瑀)

《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我今天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