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集

《路~台灣EXPRESS~》吉田修一以溫柔視角說書台灣新幹線物語┃劇評

《路~台灣EXPRESS~》吉田修一以溫柔視角說書台灣新幹線物語┃劇評

公視與 NHK 合作的台日合製、波瑠主演的電視劇《路~台灣EXPRESS~》ルウ~台湾エクスプレス~)翻拍自吉田修一 2012 年的長篇小說作品《路(ルウ》,全劇一共三集,既是台劇又是日劇,故事核心圍繞在日女台男戀情、台女日男的曖昧關係,以及灣生日本人想要回家的三個故事交錯敘事做進行。故事中的女主角多田春香是個自大學時代起,七年造訪了台灣六次的日本女孩。這種來台頻率,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是不可思議,但其實故事原著作者吉田修一對台灣的狂熱,是多田春香的三倍以上(光是 90 年代末期到到 2013 年,吉田修一到台灣的次數將近四十次),而《路》的每條故事線講的都是台灣人與日本人的人生交會時光對他們人生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是以將此視為作者寫給台灣的情書自不為過。

吉田修一的台灣文化洗禮作

全劇故事從台灣高鐵準備動工的 1999 年開始說起,日本新幹線獲得台灣高鐵系統工程交涉權,於是女主角多田春香得到了來台工作的機會,藉此她也來台找尋大學時代在台邂逅但後來失聯的台灣男孩 Eric(炎亞綸飾)。異國戀情聽來浪漫,但實則要克服的現實面太多,跟偶像劇所描述的其實有段非常遙遠的距離。至少在《路~台灣EXPRESS~》是站在社會寫實的那一邊,客觀陳述了光是單一個案的台人日人要在一起的難度就已經不小,何況劇中牽涉到的是 3+1 組異文化交流的感情發展線。

《路~台灣EXPRESS~》吉田修一以溫柔視角說書台灣新幹線物語┃劇評

也或許因為原作者是寫過《惡人》《再見溪谷》和《橫道世之介》等作品的吉田修一,是故《路~台灣EXPRESS~》本就不會一味地編織檯面上的「台日友好」夢幻泡泡示人,而是會連檯面下的「台日恩仇」也一併提及的。例如在過往灣生視台人為二等國民,日本高幹對台灣高鐵的協理(梁正群飾)的俯視姿態;又或者是現在日本客人依舊是台灣林森北路酒店不可或缺的重要客戶群。吉田修一既不避諱提及這些,敘事上卻又不時散發其自省的意味,這種對台灣表達眷戀的奇妙日本人視角,對於台灣觀眾而言不啻是種新鮮的日本文化觀察範本。

《路~台灣EXPRESS~》吉田修一以溫柔視角說書台灣新幹線物語┃劇評

明星卡司演繹台日交流故事

領銜主演《路~台灣EXPRESS~》波瑠,將日本女孩來台工作與生活並逐漸理解台灣文化的過程以內斂方式做表達,一邊體驗觀察,一邊等候一個不一定能能找到的人的消息。多田春香訪台的年代(90 年代末)與吉田修一有其重疊,自然也歷經了諸如 1995 年阪神大地震與 1999 年 921 大地震的事件。劇中有時會浮現春香站在震後廢墟上的錯愕神態,人在面臨末日情景時,腦子裡閃過的人,或恐就是此生最放不下的人。 Eric 認識在神戶念大學的春香以後,因為阪神大地震而赴日尋友,無獨有偶,春香也因為認識老家在台中的 Eric 而在 921 訪台找人未果,頗有《向左走,向右走》總無法順利找到思念之人的意味。

《路~台灣EXPRESS~》吉田修一以溫柔視角說書台灣新幹線物語┃劇評

演過是枝裕和導演多部電影並在吉田修一小說改編電影《橫道世之介》有演出的井浦新(《下一站天國》、《這麼遠,那麼近》、《空氣人形》、《我的意外爸爸》),這次飾演在林森北路與台灣女孩 Yuki(邵雨薇飾)結緣的日本高鐵技術協調者。眾所周知,是枝裕和導演父親就是灣生,想必御用演員井浦新多少也從導演那裡聽來不少關於台灣的事,這次來台拍戲,並在戲中為了高鐵開窗的爭執問題、展現出日本男性在職場上不一定會表現出來的情緒化樣貌,想必也是受到台灣文化的影響吧(笑)。才在熱門台劇《想見你》發光發熱的許光漢,劇中與邵雨薇搭擋薇謎樣姐弟,詮釋酒保刺青男、不多話的他戲份少但吸睛,也是戲迷粉絲必追《路~台灣EXPRESS~》的重要理由。

《路~台灣EXPRESS~》吉田修一以溫柔視角說書台灣新幹線物語┃劇評

台劇多元化與國際化的潛力蓄勢待發

若非有像是《路~台灣EXPRESS~》這樣的故事文本,台灣鐵道迷不知道還要等幾百年才能看到一齣真正屬於台灣鐵道的職人戲劇?劇中梁正群飾演一個想為台灣高鐵做出有別於日本新幹線的獨特與獨立的高鐵本部負責協理萊斯特王,在戲中多用英文台詞與女主角波瑠對戲,從戲裡也可感覺到戲外跨國合作的不容易;不只如此,就連炎亞綸、邵雨薇、安娜李和林美秀飾演的餐廳阿姨,以及楊烈飾演的中野赳夫(呂燿宗)在戲中也都需操持著日文台詞,這使得台灣觀眾看這齣台日合作的戲劇可以感到其國際化的企圖心。

《路~台灣EXPRESS~》吉田修一以溫柔視角說書台灣新幹線物語┃劇評

放眼台日合製戲劇作品愈來愈多的現在,《路~台灣EXPRESS~》之外早有侯孝賢導演的《咖啡時光》、雖然媽媽說我不可以嫁去日本《媽媽,晚餐吃什麼?》《盛情款待》等作,一直在試探著台日合製戲劇的可能性,《路》的製作經驗想必也將成為日後相關合拍戲的重要參考指標。另,近年台劇朝向國際化邁進不遺餘力,《雙城故事》裡面角色操持著中英臺三聲道,《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則以客家話與日語為主;《路》則為中日英三聲道語言示人,這種多語言混雜交流的社會脈絡正也就是台灣文化的其中一種樣子,以此樣貌作為台劇邁向國際化的特色,或許會是濫觴,也是未來趨勢。

《路~台灣EXPRESS~》吉田修一以溫柔視角說書台灣新幹線物語┃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