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 雀觀點

王明霞《她說》影評:她最美的事

 

王明霞《她說》影評:她最美的事

獨立電影《她說》以「生日同一天」的雙女主角命運式的相遇作為故事基礎架構。劇情描述一 17 歲的台灣女孩(范宸菲飾)衝上馬路,撞上一女人(吳伊婷飾)的車。女孩沒事,女人卻不得不把她留著觀察、載她一邊進行著不能耽擱的日常工作進程。兩人於是相處了一整天。

王明霞《她說》影評:她最美的事

想要在電影的有限篇幅裡完成一段聚散離合的完整敘事非常考驗。 17 歲的女生其實是很那個的,關於這部台灣女生版的《在車上》,有著大人說沒兩句、女孩就開始拿出手機上網查證的時刻保持懷疑。一開始女孩看似叛逆、不禮貌的行為,反而成了禁得起檢視也造就出與女人莫名合拍的溝通交流現場,女人因而樂得繼續想啥聊啥、讓對話得以進行下去;女孩率性的行舉亦一舉脫下「失戀就生無可戀」的刻板標籤,在問答中面容逐漸清晰立體起來。

王明霞《她說》影評:她最美的事

范宸菲飾演即將滿 18 歲的女生,模樣扮相具說服力,聲線有角色適性度,一句話「妳的故事也許會成為我的地圖」道盡了她與女人的 Women’s Talk 其實也是 Self-talk、台北版《青春18×2》的旅程,讓《她說》成了她與「寄放在現在」的「未來的自己」聊天現場;這種人生或許尚且茫然但敢於獨立思考、質疑一切的的女孩其實非常不好應付,畢竟不是容易被唬弄的類型,但同時還要有著討人喜歡的氣質散發,不至於生人勿近。而范宸菲恰如其分。

 

王明霞《她說》影評:她最美的事

吳伊婷所詮釋的女製片角色其實特別難演。作為編導王明霞的分身主體,要無私無冷場地分享人生經驗,幾乎是整場舞台劇都給她演獨角戲了。當然作為年輕版的自己「女孩」角色范宸菲會在片中自嘲式地問道「你一定要這樣子講話嗎?」就表示創作者其實也意識到了自己渴望訴說的迫切心意須透過濃度高的拗口語感來宣洩,不能妥協。要說《她說》是一頁又一頁的散文朗讀現場也好、美好生命體驗的紀錄傳承也罷,這種自己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日記體有時就是會這麼地文青語氣。

王明霞《她說》影評:她最美的事

筆者不禁想起那部曾經動人無數的日本電影《再會吧!青春小鳥》和日本歌〈手紙~拜啟 給十五歲的你~〉,雖說兩人公路式對話風格是台北都會版的「愛在電影系列」,私以為《她說》更有土耳其導演努瑞貝其錫蘭那種知識份子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了的癮頭,一旦進入了那人的世界觀與結界,適應後,就更能看清楚導演拍這電影是為了將她踏入台灣電影圈 26 年來的收穫心得分享出來的心意。

王明霞《她說》影評:她最美的事

《她說》也是一部台灣女性成長養分對照集,所引所述的書單片單與詩歌,是編導大方承認了天下人間多數的生命感觸與體會,早就都有本可被引述,那些可以是不講人話的掉書袋、也可以是不把生命體會獨自邀功為個人獨家大發現的謙卑。看著《她說》有種看經典彩蛋大珠小珠落玉盤的久別重逢,如果主角過往的生命養分是那些,那麼我們距離一個藝術家的人生似乎也沒有那麼遙遠。

王明霞《她說》影評:她最美的事

你最美的事是什麼?阿信說是將後青春期寫成詩。

人們離開青春之後,終究會回頭再擁抱青春。不論那是回憶、回憶重啟?是另一個青春之人、或者只是寄放在他方的自己?

所有的藝術形式最高境界都在追求詩意,而當你在感受到生命流動時、很有詩意的那一刻,那個當下的你,就是藝術。我想《她說》整部電影想要追求的,就是這個。

王明霞《她說》影評:她最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