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霸凌」
罪人就活該受到霸凌嗎?這一集的以一種反批判之姿來敘事。一般而言我們講到「霸凌」,刻板印象是校園霸凌,但這一集卻用是「被霸凌者」的視角,去指控:制度霸凌弱勢、社會輿論霸凌正義、媒體霸凌罪人、父權霸凌女性,簡言之是一種戲劇性反串。
國際公約是不能對精神障礙者處以死刑的,有人批評這根本是 『免死「精」牌』。精神病患自己可能感受不到,但大家不覺得罵精神病患者「神經病該死」類似此言論也是一種精神霸凌嗎?這一集以「被霸凌者」的視角在做指控,鍵盤鄉民在恐嚇霸凌法扶律師和她們家人;「父權」、「階級」、「健康」在霸凌女性、弱勢、病人;校園霸凌小孩、導致產生 殺人模仿犯;媒體霸凌殺人模仿犯… 重重霸凌到天邊。
霸凌者在霸凌別人的當或許不會感覺到自己做的事情的嚴重性,除非後來他們自食其果,或者變成被霸凌的對象。
上一集,死刑犯死了,但是問題還沒解決,所以這一集,當然還會有「新的壞人」誕生。在媒體加以報導「模仿李曉明的楊耀輝」以後,楊媽媽帶著小孩自殺,錄一段影片,控訴是「媒體殺人」,因為兒子並沒有得到被平衡的報導:自己小孩楊耀輝是在學校被霸凌然後才去學新聞裡的李曉明的。某種程度上李曉明變成了「弱勢者的英雄」,物極必反,狗急跳牆,反派有人崇拜通常都是因為世界不公平使然。楊媽媽錄影片,用媒體罵媒體,也是一個被媒體霸凌後 反過來霸凌媒體的以死控訴之作為。
第七集最主要的,是那些配角變主角。因為社會環境不好,漸漸他們也受到波及,完美詮釋了「躺著也中槍」這句話。律師娘、精神科醫師林一駿、還有應思悅未婚夫金鼎凱… 他們沒做所謂的壞事,但事情終究開始影響他們的人生,因為「沒有人是局外人」。他們某種程度上的冷漠、漠視,就是一種「霸凌」。這種「不自覺的惡意、或不信任這世界」的想法存在,以至於當明明是好事的事情發生之際(像是「你跌倒了好人要扶你」、「老婆懷孕」、「籌辦婚事」)這些事就算發生,對他們來說,卻都變成了人生過不去的困境。
第八集「眾生皆有罪」
眾生皆有罪,眾生也皆有病。
王赦的太太,律師娘美媚因為自己嚇自己,早產。另一方面,精神科醫師林一駿認為「眾生皆有病」所以不想生,並提到現在DSM(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已從以前80頁,變到現在有1000頁(表示精神疾病案例越來越多)。關於生養小孩,他這裡怕保姆虐待、那裡怕隔代教養⋯⋯這個「醫生家庭」明明是有經濟與幸福家庭基礎的夫妻所組成卻也不敢生,這或許就是台灣生育率世界級低的原因。
律師娘是自私嗎?這個精神科醫師是自私嗎?還有要求做婚前健康檢查的未婚夫是自私嗎?
這些人都是好人,他們有時其實只是想要自保,但在自保和自私的距離有多遠呢?人在自保、自私時,是不會意識到自己傷害了別人。這種情況之下,壞人殺再多也不會有用,報導再多社會新聞,也不會有用。永遠還是會持續有想當好人的人,後來變成壞人。所以李大芝才會說:「要當一個殺人犯 根本就不難嘛!」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了第八集,原來編劇呂蒔媛、導演林君陽,其批判力道都放在這一集了。前年楊雅喆導演拿到金馬獎的時候在台上拿出一個布條,上面寫著「沒有人是局外人」潛台詞其實就是自掃門前雪的眾生…
嗯,皆有罪。
去年也有一個叫鄭有傑的導演得到金鐘獎的時候上台講了一具感言:「我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要堅持,而是要堅持下去才有能看到希望。」堅持台灣最重要的風景,「人情味」絕對是最重要的事情。否則大家就會瞎忙、徒勞,為了追求成就,或捍衛自身利益,沒辦法意識到自己的冷漠就是在傷害別人的利刃。如果你在看第八集的這四五十分鐘裡面,有任何一秒讓你思考到、或反省到「好人的自私也是一種罪」的話,那我認為第八集大抵上就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