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 電視劇集 劇情片 電影評論

我們與惡的距離:ptt 零負評淚必哭推薦!分集劇情解析!用戲劇檢視社會裂痕與病態 │劇評

第三集:裂痕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林哲熹飾演)造成了一場幼稚園校園挾持事件,他的本意不一定與犯罪有關,但在媒體和社會憑看表面先行斷章取義做報導或討論的勢態之下,就難免造成更多社會上與人之間的誤解,即便多數人並非抱持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但事情就是會往不好的方向走去,造成裂痕。裂痕本來或許是小的,但處理的不好,它是會被撬開變大的。

首先是房東應思悅回家後很沮喪問大芝:「你不認識我們嗎?」為什麼明明知道室友不是壞人,身為媒體工作者的她卻還要把映思聰醜化成為壞人?答案很簡單:因為媒體噬血,報導要煽動性強,收視率才會好。尤其第十分鐘有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

李大芝和宋喬安這兩個人不約而同到了電視台樓下,明明是上班時間,兩人卻遲遲不進公司。這表示這兩個人在工作上的處境是一樣的,她們身為還有一點良心的媒體人,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每天要炒作那些話題新聞?她們的內心都是有動搖的,都是有點抗拒的,所以上班的時候會猶豫。

我們與惡的距離:ptt 零負評淚必哭推薦!分集劇情解析!用戲劇檢視社會裂痕與病態 │劇評

另外,宋喬安的矛盾身份還出現在她被老師叫去學校、問她女兒「最近有任何奇怪舉動嗎?」宋喬安馬上說沒有。其實明明就有。被丈夫問了,她就說:「我女兒的事我自己會處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她根本處理不來。這一個矛盾的角色,連自己小孩問題都教不了的人,她是個一聲令下、就可以在電視上罵「殺人犯的父母沒教好小孩」的新聞台總裁。非常諷刺。當劉昭國與她在校園爭論起來,本來還咄咄逼人的她,一講到兒子天彥,就像提到「佛地魔」一樣,一提,她就輸了。所以她就只好說「我怪我自己可以吧?」以這句台詞做結。

有趣的是導演下一場戲,接著的是謝瓊煖這個殺人犯媽媽,其台詞「我不會做人媽媽」。從殺人犯之母與被害者之母口中台詞對照,可以輕易看見一般當媽媽的,不論你的孩子是好人是壞人,只要你的孩子出事,父母都會怪自己。怪自己錯、怪自己不會當父母… 顯然「怪別人」這一題,根本不在她們第一個念頭裡面。這證明了「仇恨」這種東西,是外力給出來的。輿論、媒體、名嘴… 有很多很多的人,在社會出了事的當下,是不幫忙做溝通、做幫忙、做善後,反而是在 忙著製造更多的社會「裂痕」,就是第三集主題「裂痕」其背後的潛台詞。

我們與惡的距離:ptt 零負評淚必哭推薦!分集劇情解析!用戲劇檢視社會裂痕與病態 │劇評

第三集王赦幫李媽媽推肉粽車那個一鏡到底我就不說了。另有兩個鏡頭我個人非常喜歡:一是王赦再度遇到李大芝,想起當初李曉明爸媽在媒體包圍之下、下跪的道歉的那顆鏡頭。那鏡頭力量很強,完美複刻鄭捷爸媽當初下跪道歉的新聞畫面。另外,李大芝遇到王赦,否認自己是李曉文。畫面上是陳妤這演員很鏗鏘的對吳慷仁說:「我是李大芝,我不是李曉文」。但是鏡頭是手持、晃動的。表示這個角色在說這句話的當下,她的內心並非她外在所表現出來的那麼堅定。導演林君陽是真的拍得很細。

本集強調出了角色之間的無效溝通所造成的裂痕,他們都是一群互相在乎,也相愛的人。但大家都找不到那個裂痕的後續處置方式,有時甚至言不由衷地向對方說出氣話(或者是雖然是實話卻不好聽的話),越處理越糟。宋喬安與女兒之間的關係持續惡化,天晴一直認為父母的愛隨著哥哥的死也跟著萎縮了,轉而向學校男同學示好,被父母阻止了,她卻生氣:「你們大人真的很奇怪,憑什麼你們自己不愛了,我就不能愛?」看似人小鬼大而超齡的言語,其實只不過是被冷落後的過度反應,與抗議。若連一個小孩子也都因愛而怨、而怒,而恨,那麼這個社會以後怎麼可能會往更好的方向走去?

我們與惡的距離:ptt 零負評淚必哭推薦!分集劇情解析!用戲劇檢視社會裂痕與病態 │劇評

第四集:病識感

隨著陳昌的2童殺人案登上新聞,網友斥他因為精神病而得到「免死『精』牌」。連王赦律師的老婆都以離婚相逼,不讓老公接陳昌的案子。應思悅的弟弟應思聰得到「思覺失調症」(以前叫做精神分裂),連應爸爸也透露歧視之言,說自己不會與有家族病史的人結婚。「歧視」是不是一種病呢?如果是的話,那麼這個社會有太多人缺乏病識感了。

「病識感」主題一樣對女主角宋喬安一角有其著墨。喬安夫妻吵架時,妹妹勸她要做諮詢,她跟她妹妹宋喬平說「你們這些醫生巴不得全世界都有病」,但她其實是真的病了,心病。所以這個被害者媽媽做著跟加害者(李曉明爸爸)一樣的事:酗酒。其實「缺乏病識感」的人,真的遠比你我想像的還要多。賈靜雯因走不出喪子之痛,加上平時緊繃的精神狀況,一度被勸去看醫生,讓她企圖反駁、而代表全體人民講了一句很有趣卻也很耐人尋味的台詞。那句台詞真的太多人有說過,但說過這句話的人,你是怎樣可以真的保證自己「沒有病」?

另一方面,李大芝發現她的人生重新進入一個輪迴裡面。應思悅的弟弟發病,李大芝很自然就願意陪他們去醫院。這是因為李大芝在贖罪。她覺得自己當初太自私,沒有多陪哥哥、多瞭解他,以至於哥哥想去殺人 她連徵兆都沒catch到。這一次,應思悅姊弟好像把她重新帶到事情的起點,這次,她選擇陪伴,是一場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多多關心變成殺人犯的哥哥一點的贖罪旅程。

我們與惡的距離:ptt 零負評淚必哭推薦!分集劇情解析!用戲劇檢視社會裂痕與病態 │劇評

如果說宋喬安是這部劇檯面上的女主角,那麼李大芝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台面下的女主角。這角色是全劇所繫的核心,編劇蒔媛姐把李大芝當作一個社會的核心、微型。她創造這個角色想去嘗試論述的是:如果你(這個社會)遇到問題,不去解決,那麼下一次,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李大芝在第四集終於有了病識感,而且她決定要治好自己那份名之為「冷漠」的病。

大芝的芝其實就是一種「藥」,和靈芝是親戚,可以治病的那種,編劇的意圖著實明顯啊。

另,在林醫師的診斷之下,應思聰知道自己病了,然後道歉。還記得小燈泡嗎?她媽媽曾在週刊受訪問時提到自己被問「他是壞人嗎?我說不知道,因為,好或壞怎麼定義?」有些人不是壞人,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生病。律師也提到殺人犯與父親都「缺乏病識感」。嚴格來說,你會看到整齣《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的每個人都生病了,病重或是輕微生病的差別而已,就連整個社會都缺乏病識感。若我們不能意識到這一點,那麼當然也不會嘗試去治療病根。

下一頁▶五六集劇情解析

頁次: 1 2 3 4 5 6